专题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 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经过数天太空旅行,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这一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迈出了解开人类太空繁衍谜团的第一步。这一实验( )
①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再一次印证了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将推动人类太空繁衍研究的不断深入 ④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答案】B
D.②④
2.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C.②④ 【答案】B
【解析】潘建伟团队在安全的通信方式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现了①。潘建伟团队十多年来一直为提高信息安全而努力,体现了③。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说法错误。 3.依照牛顿经典定律推算,暗物质可能占宇宙总质量的27%,但因其不发射、吸收、反射光子,也不体现电磁效应,故从未被观测到。而拥有当前最先进技术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很可能会凭借其精确而独特的测量粒子能量和鉴别粒子种类的功能,真正获得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材料表明( )
①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水平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②前人的认识成果是寻找暗物质的根据 ③
- 1 -
B.①③ D.③④
暗物质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对其认识的反复性 ④暗物质存在与否与社会实践水平有关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B.①④ D.②④
4.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答案】D
【解析】漫画主要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要只停留在纸面上,要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D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入选。A强调的是做事情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注重量的积累,B强调的是思考的重要性,C强调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均与题意不符。
5.历经9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之后不久,美国科学家收到了“新视野”从52亿千米之外传回的信号,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冥王星的高清照片。科学家对冥王星开展探测研究活动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科学实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解析】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使得人类第一次看到冥王星的高清照片,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也体现了包括科
- 2 -
B.①④ D.③④
学实验在内的实践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①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促进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材料表明( )
①意识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②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来造福人类 ③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利用真理促进实践的发展 ④认识的目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 A.①② C.①④ 【答案】B
B.②③ D.③④
7.古文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霾。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霾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这说明 ( ) ①人的认识应在原有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②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永恒使命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C.②④ 【答案】C
【解析】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以谬误为基础,①错误;从古人对霾的错误认识到今天人们对霾的正确认识,体现了要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未体现;今天人们对霾的科学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出的,体现了真理性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正确。
8.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认识随着社会实
- 3 -
B.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