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20、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ABD)。
A.杰出人物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D.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 三、判断题(40题)
1、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3、某些经济文化相对后进的国家率先突破旧的生产关系,步入新的社会形态,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历史的偶然现象。(×)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5、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不可能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6、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7、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开放性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
8、“国家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9、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1、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2、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13、离开生产力标准来考察社会主义,必然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空想论。(√)
14、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历史逐渐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
15、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16、二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借鉴了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做法,这表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论”是有道理的。(×)
17、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18、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19、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平等问题“要求政府管得越多越好”。(×)
2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21、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22、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工人阶级革命性最强,因此,理所当然地能自觉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23、相信群众的观点,就是相信群众能自己解放自己,不需要救世主的恩赐。(√)
24、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2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26、列宁指出,“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由此可见,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有科学根据的。(√) 2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8、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也能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自我调整,因此,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29、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各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
30、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建设社会主义有多种模式,“民主社会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 32、“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一种改良的资本主义。(√)
3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4、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35、历史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是因为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36、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决定于它赖以产生并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8、列宁曾经指出:“历史是由个人创造的这一原理在理论上毫无意义。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这表明,列宁是否认人类创造历史这一观点的。(×) 3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40、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人类社会是无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