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是将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职业教育的补充,视为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完善对推进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以此为研究契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现状,梳理了会计类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的路径思考。
标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对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较大需求,开设极具特色的会计专业,培养专业性技能型会计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丰富专业建设结构、适应社会需求、谋求长期发展的重大举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应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并应与于本科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所区别,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工作,展现会计专业的高职特色和实用性,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出现为高职院校拓展校企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涵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会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比单一学校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需求,有效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瞩目。多数学者指出现代学徒制是将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职业教育的补充,视为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模式。事实上,以企业为主的现代学徒制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企业参与的制度性关照。以“两元制”为代表的德国现代学徒制绝非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体现,而是国家整体人力资源战略布局过程中,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降低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社会交易成本,谋求多边收益最大化的组织结构创新。
2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课程改革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工作应以培养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目前的会计专业高职教育中,随着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力度还不够大,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没有摆脱学科教学的理念,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融合完全。
2.2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虽然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师资力量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及可能改革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数量较少;能够真正满足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较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以本科生为主,硕士生为辅的模式,高学历专业人才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工程师较少,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在高职教学工作中真正具备理论和实践双佳的教师基本没有,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难保证会计专业课程的全面实施。
2.3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还不完善
会计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重视学生实训,注重实践能力的、适应市场需求能力的培养。由于会计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不断上升,造成学生专业实训室建设的严重滞后,设备投入资金偏少。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电脑等设施过于陈旧,会计的电算化处理的硬件条件不足,所以还是主要以传统的手工记账作为实践课的主体,这就使学生的电算化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校外实训基地严重不足,提供专业对口的会计岗位具有局限性。由于会计行业的实践性很强,很多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会计又是企业的核心工作,对技能的水平要求很高,学生的短期实践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大部分的企业不太愿意提供过多的会计实习岗位。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不完善主要体现以下方面:首先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一体化设备、教学场地不完善,在综合模拟实训条件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其次校外实训基地较少,实训企业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高职教学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为会计高职教学工作创造更好的校外实训条件。
2.4专业课程没有特色体现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还是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没有展现出专业的特色性。会计课程的教学高职基本还是按照本科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充分结合人才培养现状、专业建设内涵和专业培养特色等,由此造成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使得学生的技能的培养缺乏优势和特色,社会竞争力下降。
3会计类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思考
3.1成立专门的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校内机构
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动员具体系部各个教师的积极性,更需要与合作企业开展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推进机构,具体负责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联合企业合作单位,由系领导、企业实践专家、校内专业教师组成会计专业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进、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的评价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等。
3.2确定明确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以培养学生(学徒)的能力为核心,主要体现以下三种能力:(1)岗位基础能力,包括: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核算能力;具有会计专业的职业判断能力;具备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具有遵纪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岗位核心能力,是指在岗位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從事某一岗位的关键能力,不同的会计岗位,其核心能力不同。例如,财务主管岗位,其核心能力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能力;会计制度设计能力;投融资决策能力。(3)岗位综合能力,是指在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从事某一岗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例如,财务主管岗位,其综合能力包括:解决某一重大财务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制订项目工作计划并实施;具备承受较大工作压力的身心能力;学习新的会计准则、相关法规并能具体应用的专业判断能力。3.3根据现代学徒制要求推进教学改革
首先,在课程标准制定上,课程的双导师针对企业岗位职责及具体业务要求,结合会计技能大赛等要求确定课程目标与情境、 每个情境的学习场景及指导教师、应采用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结果等。其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上,校企双方导师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根据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打破原有固定模式,灵活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场地,课程实训时间的安排应充分考虑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时间。其中,公共课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邀请企业来校进行宣讲,也可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专业课理论教学由校内教师完成,穿插进入企业学习实务操作。第三课程评价上,课程评价采用多方评价,主要由学生评价、校内教师互评、校企督导评价、校企双导师评价,兼顾政府与行业标准评价。最后,毕业顶岗实习上,毕业顶岗实习主要由企业师傅负责,校内教师辅助进行,具体过程应严格按照学校顶岗实习与毕业资格审查文件与企业入岗要求、就业文件等执行。
3.4建立明确的权责机制
现代学徒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学生(学徒)和行业之间有效的合作,为此,必须明确三方在培养中的职责,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培养方案所制定的目标。(1)校方的主要职责:制定和不断完善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等;为学生指定校内的导师,并对导师进行考核和管理;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挂职和定岗工作,为实施学徒制提供实践经验;改进课程评价体系和手段,构建适合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学生、教师评价等管理体系;重新分配教学时间,为教师在校内外完成指导学生 (学徒),以及为学生的工学结合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2)企业方的主要职责: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明确地提出企业的要求,包括现在及将来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业评价;委派优秀的会计管理骨干担任学生的师傅;根据学生成长档案聘用毕业生就业;向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敞开大门;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企业鼓励员工到学校接受岗位培训;(3)学生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