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46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伴随社会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题界定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等;

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类别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进校园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内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网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二是外联,就是“请进来,走出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中外学者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解剖传统文化结构,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精神领域阐释传统文化内涵,如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中国学者张岱年,张岂之、纪宝成等,但对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论不详。

王旭明提出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现行课程教材体系。郭志明认为课堂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阵地。姜昆2015年议案建议在小学阶段以传统文化课程替代现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但从实践上看,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重知识传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的设计,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

三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主要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四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提升。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场所局限在校园,手段还依赖于课本。 (四)选题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可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磨炼心志,完善人格,养成善待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的人文情怀,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五)研究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当代人类所面临难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立德树人\对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课题理论依据 1、人的社会化理论 2、发展心理学理论

3、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哲学思想 (二)研究目标

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三)研究内容

1、精选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研究课程开发。 2、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课堂的路径和方法。

3、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四)研究假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生、人心、人性为关照,以趋善求治为主旨。人性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之分。先天之性是相近的、善的,后天之性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善、中性、恶。贪欲、不良的后天习惯和环境有害善性,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化,加强道德修养,改善环境,使善者更善,恶者改恶趋善。 (五)创新之处 1、结合我校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以研究性学习课为依托,辅以每天晨会前,每节语文课前等零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创建五种课堂教学模式:诵读——感悟——积累——践行;诵读——交流——提炼;知——悟——行;激趣——诵读——领悟——拓展;诵读——明理——集粹——诵读。同时加强理论上的探索和构建,注重实践的印证和操作,课题组成员做好模式的论证和规范。 2、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小组活动模式:传统体育(武术、太极拳)、传统美术(剪纸、中国结、书法)、传统音乐(二胡、古筝)。

3、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故事”主题活动。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动员一线教师共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

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等各学科课程中。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校园教育人群全覆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遴选传统文化经典,阐释精神内涵。 2、纵向研究法:研究学生在各学段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方法。 3、横向研究法:研究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社会、人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与国家的关系。

4、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以理性结论指导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实践。

5、行动研究方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完善传统文化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三)技术路线

分学段启蒙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引和外联;从学生个人层面研究,实现思想观念→认知态度→行为实践的一体化。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列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篇,结合学校实际,对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细分和可行性分析。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在实践中进行经验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的路径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与应用阶段。撰写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的论文。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46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对实现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hxfy4thvr3gyk618jsm0fvam2gysn007d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