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还原清代皇帝的隆重婚礼!
清初顺治、康熙皇帝的大婚礼仪尚不成熟,资料也相当缺乏,至晚清时期大婚礼仪已较为完备,其中光绪帝的大婚资料最为齐全。尤其是内务府员外郎庆宽等人所绘的《皇帝大婚图》册,用写实的笔法再现了光绪皇帝大婚的外朝礼仪全景,工笔彩绘,极为精细,给后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礼仪的珍贵资料。
由于皇帝的特殊地位,用于普通百姓的婚前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步骤和实施上发生了些许改变。清代皇帝的婚前礼,因皇后从记名秀女中指立,不再行“问名”与“纳吉”之礼,又改“纳征”为“大征”,以表明规模宏大。而贵为天子的皇帝,大婚不能“亲迎”,只派遣使节迎娶,称之为“奉迎”。大婚与民婚重要的区别是在“奉迎”前举行“册立”之礼以明确皇后的身份。因为有钦天监推定良辰吉日,所以也就没有了“请期”这个步骤。因此,清代皇帝大婚全程包括:婚前礼:纳采、大征;婚成礼: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婚后礼: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 婚前礼
婚前礼分为纳采礼和大征礼《皇后妆奁图》一《皇后妆奁图》二《皇后妆奁图》三
《皇后妆奁图》四 《皇后妆奁图》五
《皇后妆奁图》六《皇后妆奁图》七 《皇后妆奁图》八 《皇后妆奁图》九 《皇后妆奁图》十 《皇后妆奁图》十一 《皇后妆奁图》十二 《皇后妆奁图》十三 《皇后妆奁图》十四 纳采礼
清代皇帝大婚,皇后的选择通过选秀女的形式,并没有像民间的订婚程序,皇家行纳采礼只是表明尊崇古礼。历代的纳采,男家都要向女家致以薄礼。从汉代开始,馈赠之物渐次增多,并且开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光绪皇帝大婚的纳采礼物中主要有文马4匹(文马指披挂鞍辔的马匹,不披挂鞍辔的马匹称闲马)、鞍辔10副、甲胄10副、缎100匹、布200匹以及金银茶筒等等,这些礼物由内务府预先备办。清朝统治者热衷骑射与尚武,所以在纳采礼物中把马匹、鞍辔、甲胄列入其中,却没有中原地区婚礼用雁代表妇从夫、顺阴阳的仪物,这应是满汉民族的差异。纳采礼由此揭开了隆重的大婚序幕。
民间举行婚礼要选择黄道吉日,皇帝大婚事关国家盛典,更加重视吉期的选择。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负责选定大婚各项礼仪举行的黄道吉日以至吉时,他们认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午时(11点至下午1点)行纳采礼最吉,于是从那一天起,光绪帝大婚的序曲终于奏响了,整个紫禁城都忙碌起来。
首先要钦命使节代表皇帝行礼。午时之前,光绪皇帝钦命的正副使恭恭敬敬地来到太和殿前,听宣制官宣布皇帝命其“以礼纳采”的诏令,然后三跪九叩,接受由大学士所授的金节,再率仪仗队伍以及纳采礼物出东华门前往皇后府邸。
皇后家精心准备,跪迎来使,皇后之父聆听正使传制。纳采礼后,给皇后娘家的赐物可以留下,而给皇后的礼物却仍要带回宫中。
当天傍晚,皇后的娘家张灯结彩,举行盛大的纳采宴会,这并非皇后的父亲设宴款待来使,而是光绪皇帝特命内务府大臣侍卫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的官员宴请皇后的父亲,同时还赏给皇后娘家女眷饽饽桌20张,酒筵桌20席,羊20只,酒20瓶。宴会结束,以皇后之父为首,众官员朝皇宫的方向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谢皇帝赐食之恩。 《纳采礼筵宴图》一
《纳采礼筵宴图》二《纳采礼筵宴图》三
《纳采礼筵宴图》四《纳采礼筵宴图》五 《纳采礼筵宴图》 《纳采礼筵宴图》六 《纳采礼筵宴图》七 《纳采礼筵宴图》八 《纳采礼筵宴图》九 《纳采礼筵宴图》十 《纳采礼筵宴图》十一 《纳采礼筵宴图》十二 《纳采礼筵宴图》十三 《纳采礼筵宴图》十四 大征礼
传统婚礼中称为“纳征礼”,也称“纳币”,表明男女双方的婚事已成,男方需给女方家里大量的财物作为经济上的补偿。而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大征礼当然相当丰厚、贵重。
大征礼物比纳采礼物从数量到种类都多得多,不但有金银茶筒、银盆、绸缎、马匹等实物,而且还有巨额金银钱两。 经钦天监卜测,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初四日行大征礼为吉。为把大征礼物送达皇后邸第,同样要由皇帝钦命正副使节,率领各相关的机构人员完成使命,其仪式与纳采礼的命使礼仪相同,只是使节的人选有变更而已。
内务府官员把大征礼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给皇后的礼物,盛在74座龙亭内陈放于丹陛上,另一类为赐物,盛在58座采亭内陈放于丹陛下。命使结束后,浩浩荡荡的人马在御仗引导下经东华门向皇后娘家进发。
到了皇后娘家,正使毕恭毕敬地把金节放在厅堂正中的节案上,大征礼的仪式与纳采礼相同。同样地,给皇后的礼物也要随妆奁带回宫中,而赐物则可以留下。《大征礼图》一
《大征礼图》二 《大征礼图》三 《大征礼图》四 《大征礼图》五 《大征礼图》六 《大征礼图》七 《大征礼图》八 《大征礼图》九 《大征礼图》十
《大征礼图》十一《大征礼图》十二 《大征礼图》十三婚成礼
婚成礼分为册立、奉迎、合卺、祭神 册立礼 皇帝亲临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