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问题有:比如,用3个关键词介绍下自己的性格。问得做多的问题就是:读了什么书?书中有什么观点?你怎么看?1谈谈.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认识;第2个我一看到德国两字题目没读完就放弃了,也记不清是什么。三、笔试
三选二,第一个大意是用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教育公平,
第二题是:结合你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你对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教学开放性的认识。 第三题是:谈谈你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之间关系的理解
第四题是四行英文,翻译成汉语,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评价,这次考的是教育功能。
在得知有机会进入复试之后,我就积极关注华师大师苑贤亭BBS上往届师兄师姐的复试心得,然后一边联系师兄师姐,一边借阅教育学类书籍翻阅,几乎是每天一本的速度吧,然后搜索所报专业的老师的论文,有重点的至少看了5遍,可以这样说,我口语、专业课面试、笔试第二题和第三题几乎与参阅的书籍和论文是分不开的,相反,提供的两本指定的参考书我倒是没有很认真的读,只是浏览了下每段文字的中心句,然后集中精力背诵统考时候的专业课笔记去了。
我觉得如果不是我有针对性的参阅书籍和论文,这次复试可能麻烦就大了。
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但并不是说要目空一切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要知道在老师面前,我们几乎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的。
复试的时候,一定要面带微笑,从容大方。老师当然都很和蔼,气氛也不紧张,但是,如果保持微笑,总比面部表情僵硬要好吧,至少可以展现出你的自信从容。
复试的时候,口语回答问题应该简短流畅,专业面试的时候,声音宏亮,吐字清楚,关键是要有条理,不要说得一团糟,要有辩证法,不要否定一切肯定一切,不要只讲有点成绩,不讲缺点问题。
我这次口语面试的时候,茶文化问题就有一点点卡壳,我事先还找同学进行过模拟面试呢,进行过总结,所以问题不是很严重。在此建议有条件的同学不妨找人连连口语,进行模拟面试,让他们帮忙分析自己的缺点并在一次次的联系过程中获得更快的进步。
专业面试的时候,我谈的是中小学课程改革,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开始就从课后习题的角度选取一个很小的点切入,然后谈课程内容,谈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三级课程设置,优点是有专家的观点,因为之前参阅的书籍、论文帮了大忙,同时也有自己的思考,还有就是我自信从容。
但是,我回答的时候没有123没有首先其次最后,没有总结,谈的都是优点成效,没有辩证的看待问题,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着说着感觉自己是不是说得太长了,于是就打住了,没有进行归纳总结,更没有谈缺点,所以在此建议复试的时候不妨带块手表,看看自己说的时间到底有多久,只是建议哈。
由于条理性不够强,没有辩证法,所以面试后我非常纠结,几乎不能静下心来复习第二天的笔试。幸好之前的参阅的书籍论文帮了大忙,这次笔试,第二题和第三题我几乎是按那些观点答的。
最后总结一下:多多关注前辈的经验;最好事先做几次模拟面试;复试的时候自信加微笑,回答问题之前最后先想想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尽量保持条理性(逻辑思维)和辩证的看待问题,并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教育学原理 笔试题目 120 2个小时 (政策、伦理一样)
1.翻译(古文,并揭示其中暗含的教育理论,内容是关于德育的,孔子的一段话) 2. 阅读材料评判各个代表人物观点(材料是几个人物的一段对话) 3.对于当代学制的评价
对于教育学的复试大家需要系统的复习一下袁振国的《教育学基础》即可,对于一些知识点可以温习一下,不需要完全的记忆,现在需要自己的理解和解析,最好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在遇到自己曾经没有准备的问题也能进行自圆其说的回
答。其次,大家最好在这仅有的时间内系统的看一本教育学名著,诸如《学会生存》、《民主主义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大教学论》等经典著作,不需要看太多,但是要认真的研究一本,个人以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书通俗易懂,适合在短时间内研读和理解。
对于英语的准备,一定要以练习口语交流为主。最好自己准备一份英语自述材料,可以是对自己家乡和母校的描述,也可以是对于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的总体回顾,还可以是对自己未来的研究生生活的预先规划和安排。当然也要作一些专业性的工作,比如把自己在本科期间所学的教育类教材的名字翻译为英语,并且要烂熟于心,争取在主考教师询问时能对答如流。此外,自己也可以对一些教育类的前沿问题和课堂问题用英语进行初步总结,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你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如果遇到厌学的学生你应该怎么办?等等,不一而足。
复试完了,我也来晒一下教育学原理复试笔试的题目。
一、还是对我国学制的评论。
二、选做。第一题是胡锦涛说的一句话,有讲到德育什么的,还有讲到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这句话的背景,内涵进行阐述。(这道题目我个人觉得涉及的面比较广,要答得好不容易,是比较难的,所以我没选。)
第二题是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这样的,那个目标我懒得去翻书了,总之大概就是这样,请说明这一目标的必要性。
三、翻译,是学会生存里面的一段话,关于企业拒绝毕业生的情况。翻译好后简要评论。
面试也结束了,感觉有点走过场,都没什么紧张的,英语和专业课都是每个人花五到十分钟不等。 老师都很好。
还有很多经验,等以后慢慢写出来,现在要休息一下~ 我的面试:
先是英语:进屋,两个英语老师,一个政审老师。老师先让自我介绍,一分钟;然后问问我的大学生活,第二个老师问我大学有没有喜欢的老师,为什么喜欢。政审老师问我家庭情况和对***的看法。然后就完了。老师一直微笑并点头,感觉像朋友一样,挺好的。
专业课面试:进屋,原先知道了有十来个老师,也还好,不那么紧张了。先中文自我介绍,然后在面前摆的大信封里抽一道题目,抽出就拿掉,所以和以前的同学没有重复的题目。在前的同学有抽“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教育区域发展问题”“高等教育***(我没听过的一个词)”。我抽的是“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现状”,比较不好回答了,
题目太大了。回答完后,老师问我“教育研究,教育发展,教育原理三者的关系”,当时很晕,一阵晕,就想到哪说到哪了。说完一个老师看看时间,就让我出去了。
整个历时15分钟。。。然后就第二天等成绩了~~~
教育原理教研室
叶澜、陆有铨、熊川武、马和民、杨小微、范国睿、王建军、毛文洪、郑金洲、李政涛、黄河清、吴遵民、鞠玉翠、刘世清
研究人员
学校综合改革研究室
叶澜、黄向阳、黄书光、杨小微、李家成、吴亚萍
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室
范国睿、郑金洲、单中惠、吴遵民、黄忠敬、冯大鸣
教师教育研究室
王建军、杜成宪、熊川武、宁本涛、李政涛、卜玉华
教育与学生发展研究室
陆有铨、马和民、朱家雄、李晓文、霍益萍、鞠玉翠
考官常问的五类问题
专业知识:老师可能会问一些行业内的热点新闻,要求考生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理解。
研究方向:研考中,专业的研究方向更为细化,有些导师喜欢问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问题。
毕业论文:很多考官都会问及考生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对跨专业考生而言,本科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会反映考生在论文上的敏感和专业上的偏好,也是导师关注的重点。
发表论文及著作:有的导师在面试过程中会问考生是否有论文发表。有论文和著作的考生最好提前复印并当面交给考官。如果没有,考生可谈谈自己的科研设想。
阅读的著作:有些面试官会问考生近期阅读过哪些专业著作,借此了解考生的阅读深度
我记得好象第一题是学校对教育的影响,第二题是论述新课改课程目标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第三题是给你一段英文,让你翻译并评论。(核心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第四题是给你一个教学案例让你评论。
1.自我介绍(self-introduction)
这部分的准备时间一般是3-5分钟,不可太久。内容主要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入学经历、期间荣誉、性格特征等;
2.考研原因(reasons for my choice)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讲,对目标院校的崇敬,对目标专业的喜爱以及自己的性格;
3.业余爱好(about hobbies)
涉及内容不要太多、又在自己掌控范围的;
4.介绍你的家乡(about hometown)
家乡的地理位置、风貌、名人佚事和一些名胜古迹;
5.你的家庭(about family)
成员和职业,可以稍微加点父母的品质;
6.你的大学(about university)
专业特色,校园风貌,还有专业对自己的培养熏陶;
7.研究生期间你的计划(plans in the postgraduate study)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构成;储备走入社会的资本;
8.毕业后的打算(future plans)
专业领域和职业规划,侧重于前者。
注意事项:
1.自我介绍首先要表达感谢,其次,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适中,最后,回答问题流利准确,切记吞吞吐吐,不知所云;
2.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表达谢意;如果未能抓住问题,可以礼貌的请求面试老师再重复一遍或者换种说法(“pardon?”or
\,回答完毕,用“that's all for this question\\再加上句\thanks\;
3.口语测试时老师有可能要求你就本专业展开话题,考查你用英语讲解陌生概念的能力。因此熟悉本专业常用的英语词汇,适当阅读最新的专业外文期刊是必要的;
4.着装得体,切记太过张扬。 你会介绍阅读过的专业书籍吗?
Q:今年考研人数激增,复试竞争压力是否也随之加大?
A:这个应该不明显,因为压力主要存在于初试阶段。到了复试,通过率和往年相比变化不会很大。不过对于那些一边准备读研、一边准备找工作的考生,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开始着手找工作了,今年经济回暖了,找工作难度会小于去年。
Q:我特别担心专业课面试时导师问的偏巧是我不了解的专业内容,怎么办?
A:面试导师考查考生的角度主要有:专业知识、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发表论文等,因此考生的准备也应按照这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一、专业知识。老师可能会问一些行业内的热点新闻,要求你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谈谈对这些热点事件的理解。考生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也不能空谈理论,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或将实践总结提升为理论。
第二、研究方向。很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研究方向分得非常明确,考查的内容也大相径庭,考生最好的参考就是导师的研究方向,面试的时候导师的兴趣点很可能与他的研究方向有关。因此,考生平时要多看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期刊,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
第三、毕业论文。很多老师都会问及考生本科的毕业论文。对于跨专业考生,本科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会反映考生在论文上的敏感和专业上的偏好,也是导师关注的重点。所以在面试前一定要好好把握毕业论文的内容,建议在本科论文和研究生专业有结合点的地方好好准备一下。
第四、发表论文及著作。有的导师在面试过程中会问考生是否有论文发表,因此有论文和著作的,最好提前复印一下当面给老师留下,没有的话,可以围绕自己对科研的设想具体讲述一下。
第五、阅读的著作。要准备这样一道题:请你介绍一本自己阅读过的专业书籍,这几乎是文科专业面试时的必考题。这是导师了解考生的一个窗口。
Q:一般在复试中被淘汰都是因为什么?
A: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专业素质方面有明显欠缺,典型的高分低能,初试时答卷背得很好,面试时连基本概念都没有。二是综合素质方面有明显欠缺,比如一个学生过了法硕专业线,但他口齿不清,逻辑思维很差,老师可能会觉得他不适合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通常,本校学生因这种情况被调剂的可能性较少,跨专业考生和外校考生最好向参加过该学校复试的师兄姐们咨询复试过程,以便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