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正面管教:学校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正面管教:学校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作者:施英

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8年第9期

【摘要】正面管教这一教育体系于2010 年引入中国,如今成为教育者们耳熟能详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不少学校走上打造正面管教学校的探索之路。学校在推广正面管教的过程中,在教育理念、培训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面临各种挑战和难点。

【关键词】正面管教;挑战;学校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粤【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2-0014-04

【作者简介】施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高等教育学专业(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教师心理培训。

“正面管教”强调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养育孩子的方法,相信孩子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一些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教育者率先行动,接受系统的正面管教培训及资格认证,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更有学校管理者雄心勃发、摩拳擦掌,致力于打造一所区别于传统学校的“正面管教学校”。

实践推广正面管教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学校在刮过一阵“正面管教”风,家长和教师接受完一两次大型宣讲后就不再有声音;有些学校的正面管教只有少数人在坚持使用,形成不了氛围;有些学校发现很难推进,卡在瓶颈处无法突破。本文对学校实践正面管教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难点问题进行剖析,寻找应对策略。

一、教育理念的挑战

1.从分数至上到品质养成。

在“两列清单”的活动中,家长或教师被要求在左侧列出当下面临的来自孩子的挑战,在右侧列出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教育者常常难掩对孩子作业拖拉、学业成绩不良的忧虑,同时对孩子在未来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勇气、责任、感恩和合作等积极品质充满了期待。在学习正面管教的过程中,教育者会有意识地觉察品质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又不自觉地在教育中更多地关注学业质量而忽视品质养成。

教师们说:“一节课40 分钟的时间太宝贵了,要讲课、要批改作业、要辅差,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正面管教。”家长们说:“下班还没到家老师已经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作业要求发到手机上,回去自然直接问这次考得怎么样、作业完成得怎么样。我们想给孩子自由和快乐,但是学校有要求,将来的考试制度不能改,我们也没办法。”

老师没办法,家长没办法,所以,即便学习了正面管教的理念,对孩子的要求还是常常在对分数的不懈追求和对品质养成的模糊要求之间摇摆不定,找不到平衡点。因孩子的学习而情绪失控大吼大叫的家长并不鲜见,不少教育者说:“只要不谈到学习,孩子怎么看都可爱;一提到学习就谈崩了。”

2.从指导控制到陪伴引导。

陪伴倾听、少说多问是有效的沟通策略,正面管教中“启发式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简洁明了,可让教育者少费很多口舌,只需带着耐心的态度、倾听的耳朵、专注的眼神,配上“什么”“怎么样”等启发式问题与孩子沟通就可以。久而久之,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被培养起来,孩子会找到自身发展的内驱力,而不是只受大人的外力驱使。

但是在面对实际教育问题时,教育者难以管住自己,时常会回到指导控制的老路上来,因为一代代人都是在“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的教诲中长大的。我们习惯了用说教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而常常忘了“教导”一词中“导”的重要性。直截了当地教孩子各种知识和技能,告诉孩子“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这样的教育看起来更省时高效。但我们又忍不住抱怨,习惯于大人说教的孩子什么都做不好,而且不会思考,只是等着大人去帮助他。这是因为孩子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被无情地剥夺了。

3.从完美主义到珍视错误。

正面管教强调“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当经过正面管教培训的家长或教师对孩子说“太好了!你犯了一个错!让我们看看能从这次错误中学到什么”时,孩子会瞪大眼睛,摸摸大人的额头,看是否“发烧”了,随即又放松下来,积极思考错误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一句“太好了”能带来出奇好的效果。

因为超出寻常,教育者难以形成习惯,所以很容易反弹,焦虑的老师敲着黑板对孩子说:“这题讲过多少遍啦?怎么还错?”失望的家长指着没有收拾到位的玩具对孩子说:“说好的自己整理物品呢?怎么还是做不好?”“完善,而不是完美”的正面管教理念被抛之脑后。

作为教育者,我们尚且在实践新方法的过程中时而进步时而倒退,又怎能要求孩子做到完美?用平和的心态承认错误、接纳错误,珍视错误带来的帮助成长的机会,真诚地与孩子一起在错误中寻找下一次避免错误的方法,这样的改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从“要孩子成长”到“孩子要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正面管教强调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的合作共赢。要“赢得孩子”,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学习破译“问题行为”的密码,学习共情、鼓励等多种教育手段,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合作者,引领孩子认可自我、尊重他人,学习到更多的人生技能,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随着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投身到学习中来,教师也纷纷有了紧迫感,认识到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必须不断充电。但家长和教师还是更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孩子“我要成长”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积极主动参加课程学习、阅读相关书籍的热情不够高,处在“要我学,我才学”的层面。笔者曾经为某学校32 名有多动倾向的学生的家长开设过包括十次活动的“正面管教父母成长营”,最后坚持下来的家长有18 名。一个暑假过去,有两名学生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您什么时候再给我妈妈上课呀?那么长时间没上课,她又变回原样了。”

正面管教的一整套体系固然是好,但对根植于心的教育理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这样的挑战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结合本校实际,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从孩子、家长和教师三个层面进行“和善而坚定”地推进,接纳不完美的探索,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当成“学习的好机会”,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完善,才能向着“正面管教的学校”这一理想目标迈进。

二、培训模式的挑战

正面管教的培训是一个面向孩子、家长和教师的完整的体系,不是上一堂课、听一场讲座、发放一本书就能全员行动、全体改变,从而形成正面管教的学校文化。

1.培训对象的确定。

培训一定是从学校管理层开始的。正面管教追求的是长期效果,而不是奖励和惩罚带来的即刻变化,管理者若沿袭惯用的奖惩条例对 教师或班级进行考核,会让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如:正面管教倡导让教育者“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教师事先跟学生做好约定:“如果你们在课堂上大声喧哗而不认真听讲,我会去休息室喝茶,直到你们安静下来准备好上课为止。”但教师又不得不顾虑学校管理层是否会处理他的“擅自离岗”。如此,正面管教就无法实施下去了。

因此,正面管教的培训应是自上而下,管理层先行,达成共识,修改原有的学校规章制度,尝试与教师、学生达成以正面管教理论为基础的约定,建立起体现尊重与鼓励的学校文化,再经过详细周密的顶层设计,以形成尊重性的氛围和文化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学生、教师、家长培训三管齐下,齐头并进。(见图1)

一开始的培训不必全面铺开,可分步进行,从点开始,以点带面。先在教师和家长中开设大型讲座,带领其初步了解什么是正面管教、实施正面管教带来的长期效果,并进行正面管教的工具实操演练。之后在学校设置一到两个正面管教实验班,每周开展一至两次学生社会情感课程教学,一学期后全校展示实验前后的变化,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吸引更多的班主任跟随实验的步伐,在不断实践中摸出门道,掌握技能。家长培训则由学校发出正面管教系统培训班的招募公告,限定名额,通过班主任的发送和宣讲,吸引有兴趣的家长参加。这些家长每次学完后主动与其他家长分享心得,由此让更多人了解并自愿加入,营造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2.培训时间的安排。

管理者培训和教师培训可以放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进行,同时将观摩学生社会情感课程作为培训内容,在观摩中领悟正面管教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运用。学生社会情感课程可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进行,另外,每天10 分钟的晨会、10 分钟的午休时间,可用来商讨班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家长培训则可放在周五晚上。一周工作结束,不用考虑孩子第二天上学,家长才能静下心来充电。一群家长共同学习正面管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只要把课程排进课表、制订好计划、形成惯例,执行起来就不会困难。

3.培训形式的丰富。

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正面管教培训不是“上对下”的教与学,而是基于个体心理学的充满实践活动的课堂。通过各种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和角色扮演,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参与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体验,进而激发内在的智慧,达到提升自己并影响身边人的目的。

正面管教:学校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正面管教:学校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作者:施英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8年第9期【摘要】正面管教这一教育体系于2010年引入中国,如今成为教育者们耳熟能详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不少学校走上打造正面管教学校的探索之路。学校在推广正面管教的过程中,在教育理念、培训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面临各种挑战和难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hu369w6yz83hrt8bf1m52amw9lhy7008a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