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准备】图表分析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因为本节重难点多,也可根据需要多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引入)

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热力环流?

生: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师: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

师: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

(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输送和交换热量。

师: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 (活动)P36活动1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在书中36页图2.9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生:(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

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 师:(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高低气压的位置)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过渡)

师:很好。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 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参照讲授情况补充历史故事: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航线,故称信风带为“贸易风”。第二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就是大胆地选择了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出乎意料之外偷袭成功的。)

②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③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7个风带。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个风带。

生:(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指认并画出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 有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而且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师:很好。(引导学生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生: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过渡)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的呢?

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

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从容说课】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hs143jni55uqa87qzsz8c83h0epna0166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