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一音乐鉴赏公开课教案(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一音乐鉴赏公开课教案

课 题:汉族民歌

时 间:2014/3/11第 3 节 班 级:高一(311)班 设计思路:

中国民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汉族民歌内容丰富,曲目众多,在一课时里向原本并不十分了解民歌的高中学生来作介绍,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运用结构教学的观点,设计了三个版块——汉族民歌的体裁(侧重欣赏体验)、汉族民歌的题材(自主探究),汉族民歌的色彩区(拓展升华);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课前准备中,精心选择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在课的安排上,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汉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体裁的音乐特点进行探究、归纳和总结。

3、情感目标:感悟汉族民歌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民歌的体裁,感受民歌的地方色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归纳总结汉族民歌的音乐性。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探究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前音乐——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什么作品?(茉莉花) 这首歌的旋律,早在80年前就随着《图兰朵》登上了世界歌剧的舞台,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上,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在上海“申博”的宣传片上……人们无数次聆听着这首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知名度的歌曲,它就是江苏扬州民歌《茉莉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汉族民歌。) 二、新课教学 (一)民歌简介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的“风”收集了我国古代大量的民歌。除此之外,还有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明清以来的“歌谣”、

“小曲”等。)

(二)汉族民歌的体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地理、劳动方式、生活习俗、语言特点、风土人情各异,相应各地的民歌也不同。

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1、劳动号子简介

先秦典藉《吕氏春秋》有一段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先民集体搬运巨木的逼真描写。

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

(请学生理解并解释《吕氏春秋》中的那段话) ①提出思考问题后欣赏体验一组劳动号子。

思考:劳动号子在演唱形式上、音乐的旋律、节奏上、功用上有什么特点?

②《澧水船夫号子》是经过艺术家的处理加工的适合舞台表演的民歌。

劳动号子根据劳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③结合概念和作品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2、山歌简介

山歌又叫“山野之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上山砍柴、赶脚驮货、放牧、农事耕耘等)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传递情意时唱的民歌。音乐性格真挚质朴、热情奔放,即兴性强。 (广大农村是孕育和流传山歌的广阔天地,农民通过即兴歌唱直抒胸臆,唱出心中的喜怒哀乐及旧时代的苦难、生活的艰辛、对爱情的追求……农村山川相隔、交通不便、方言土语复杂,因而山歌的地域性强,地方风格各异,有些地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山歌歌种:如陕北的《信天游》,内蒙的《爬山调》,青海、宁夏、甘肃一带的《花儿》,四川的《晨曲》,山西的《山曲》,安徽的《赶五句》等。) ①提出思考问题后欣赏体验一组山歌。

思考:山歌在演唱形式上、音乐的旋律、节奏上、功用上有什么特点?

②《赶牲灵》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

《小河淌水》反映了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展示了对美好生活执着的追求,旋律悠扬,节奏明快,被誉为东方小夜曲。 ③结合概念和作品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3、小调简介

小调又称“小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小调流传面广,遍及城市、乡镇(又称“里巷之歌”),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

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绝大部分小调的内容是健康的,有力地揭示了社会的种种矛盾,如《长工苦》等;少数流行在青楼妓院、茶馆酒肆的小调沾染了腐朽的、不健康的意识和情调,实属民歌中之糟粕。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①提出思考问题后欣赏体验一组小调。

思考:小调在演唱形式上、音乐的旋律、节奏上、功用上有什么特点?

②《无锡景》是一首介绍风光的民歌。 《铜钱歌》诙谐而幽默,颇具讽刺意味。 ③结合概念和作品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小结:按体裁分类有助认识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的表现手法和特点问题。 (三)民歌的色彩区的划分

(课前听的一首《茉莉花》的器乐曲,我们知道它是江苏民歌,你知道全国有多少种《茉莉花》民歌吗?《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有30多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欣赏一组《茉莉花》,注意歌词和旋律节奏(请学生讨论发言)。

(那是因为民歌的色彩区域不同造成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地理、劳动方式、生活习俗、语言特点、风土人情各异,各地的民歌风格色彩也不同。)

小结:按色彩区分有助认识民歌与民俗的关系。 (四)拓展实践

民歌新风情:(民歌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发展,在当今多元化社会里是不是落伍了,没有价值了,无生存空间了呢?)

听通俗歌曲《山不转水转》,想想演变自哪首民歌?(河北民歌《小白菜》) 三、课堂小结

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并不会淹没民歌璀灿的光彩,相反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在民歌中去汲取养分,因为“每一首民歌都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只有熟悉民歌,才能很好的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 民歌是一个民族的财富,我们要珍惜这笔财富,并把她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高一音乐鉴赏公开课教案(1)

高一音乐鉴赏公开课教案课题:汉族民歌时间:2014/3/11第3节班级:高一(311)班设计思路:中国民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汉族民歌内容丰富,曲目众多,在一课时里向原本并不十分了解民歌的高中学生来作介绍,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运用结构教学的观点,设计了三个版块——汉族民歌的体裁(侧重欣赏体验)、汉族民歌的题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hrvq4xs0e9ersa9pruq6ksx797jw500wr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