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点的平均值),可认为该风机基础沉降已稳定,可终止观测,但总观测时间尚应满足不小于12个月的要求.
三、观测仪器设备及测量精度
(1) 沉降测量仪器:精读符合要求的莱拉设备。 (2) 沉降观测数值精确至0.1mm。
(3)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环线
闭合限差ω≤±5.0nmm (n为测站数)。 四、确保精度和提高效率的几点方法
风电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大风日数多,且四周环水,山顶水雾较大,风机基础间距较远,为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测量成果准确性,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一下几点方法:(1)基准点的布设和埋置。本工程风机基础都位于山顶,地质相对较稳定,且空间较小,为方便观测及后续使用,在每个风机附近稳定的裸露岩石上做两个控制点,8台风机共做16个控制点,编号F01、F02……F16。点位均采用混凝土浇铸,不锈钢标志,现场用红油漆标记点号,并绘制平面位置图。(2)水准仪的架设。风电场大部分时间风速较大,降低水准仪架设高度可保证观测精度;夏季阳光辐射强度大、地表温度高,尽量架高水准仪高度。(3)扶尺。风机基础位置风速较大,测点表面易出现细粒土黏附,肉眼不易察觉,会带来0.1mm左右的误差。因此,放尺前需用手搓揉测点及尺底,保证测点与尺底的干净接触。为保证扶尺更加稳定、测量速度,降低风的影响,使用两条竹竿从90°角的的两面形成三
5
点固定于地面,保证尺不会摇摆。(4)视距控制。前后视距差越大,误差也越大,尽可能降低前后视距差。视距大,会增大误差,视距小,会增加测站数,降低测量效率,也会增加误差,一般控制在20m左右为宜。
五、观测成果分析
对本风电场8个风机基础按相关工序节点进行观测,其中 2#、3#、4#、5#风机基础已经观测六次,1#、6#、7#、8#风机基础已观测5次。基于现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以下数值,基础浇筑后回填当天最大平均沉降量为1.4mm,最小平均沉降为1.1mm;基础塔筒吊装完成后当天平均沉降量为1.1mm,最小平均沉降为0.6mm;累计最大平均沉降量2.9mm,累计最小平均沉降量2.0mm,累计最大不平均沉降量为0.27mm。各机组其他风机基础沉降量观测结果见下图(数值均为4个观测点的平均值):
6
7
倾斜值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规定计算公
式:
Tanθ=(S1-S2)/d S1、S2----基础倾斜方向最终沉降量mm d---------圆形基础的外径mm
最大倾斜值为Tanθ=(3.5-2.4)/6000=0.00018,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第7.2.5条规定,≤100m建筑倾斜值允许值为0.005。
8
六、观测结论
(1)本工程整体地区地质地貌完整,岩土地址坚硬,对风机基础沉降影响较小,适于风机基础建设。
(2)基于风机整体结构均匀的受力特点,风机基础下如有部分回填形成高压缩性的土层,可能会导致风机基础较大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
(3)从整体数值观测,各个风机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较小,符合规范要求。
(4)基础浇筑完成回填后的沉降量明显高大于其他时期的沉降量。 (5)1#基础不均匀沉降较大,可能与其一半基础为基岩,一般基础为回填土料,土壤压缩率较大有关。7#、8#基础为整体岩石,其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可能与其地质坚硬,整体基础使用机械破碎开挖有关。机械破碎容易对对岩层造成侵扰破坏,降低甚至可能破坏其整体。 七、附表
附1--点位布置坐标一览表 附2--点位布置图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