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次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
物理、化学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O-16 H -1 Cl-35.5 Fe-56 Cu-64 S-32 C-12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第Ⅰ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白炽灯用钨丝做灯丝,主要是由于钨金属的 A.熔点高
B.导电性好 C.密度大
D.硬度大
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这个实验能探究的是 A.决定音调的因素 B.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4.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水中的倒影
地上的影子
墙上的手影
水面处断笔
A B
5.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铅球出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受到了推力作用 B.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D
C.人推桌子未动,是因为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D.火车加速出站时,牵引力的大小等于阻力 6.关于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小功率电器的地线可以不接地 B.家用电器失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C.熔丝被烧断后,可用铜丝代替熔丝接入电路 D.使用测电笔时,手不可以接触笔尾金属电极 7.如图所示,小球在从最低点向上摆动过程中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第7题图
v C.动能减少,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8.学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同学相对于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 B.乙同学相对于地面是向后运动的 C.裁判员看甲乙两同学都是向前运动的
D.观众看甲同学是向前运动的,看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
9.小明同学身高1.65m,体重50kg,则小明身体的平均密度最接近于 A.0.6×10kg/m B.0.8×10kg/m C.1.0×10kg/m D.1.2×10kg/m 10.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已知物距为u,像距为v.下列关于u与v的关系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OO
u OO
u OO
C
u OO
u D
v v v u v 第10题图 3
3
3
3
3
3
3
3
v A B
11.下列家庭小实验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生成炭黑 B.自制叶脉书签 C.保鲜膜保鲜能力测试 D.自制汽水
1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帽子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的量取 B.称量药品 C.测定某溶液的pH D.用滴管取稀盐酸 1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瓶氧气
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质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b 中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分子 a c
D.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15.下表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图例: 化学式 C H2O ? H2 ——氢原子
——碳原子 微观 ? ——氧原子 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物质的化学式CO
B.丁物质微粒的微观示意图为○○ C.保持甲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D.乙、丙、丁三种物质均由其分子构成
16.小波同学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K2CO3溶液,则a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B.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NO3)2溶液,则b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C.常见物品如鸡蛋壳、金属铜,也可用来区别a、b D.上述选项中发生反应的均属复分解发生
1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t1℃时,将20g乙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
的质量为60g
B.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是加热浓缩
C.t1℃100g乙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2g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18.下面是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操作Ⅰ的名称是溶解
B.经操作Ⅰ得到废渣的主要成份是石 C.物质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表示为1:1
D.若不计损失,理论上106g的纯碱可制得80g烧碱 19.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
质如右图所示。下列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Ⅰ处紫色石蕊试液变不变色 B.Ⅱ处澄清石灰水部分生成碳酸钙 C.Ⅲ处氢氧化钠变红色
D.Ⅳ处试纸变红色
20.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Na2SO4 CuO FeCl2
NaOH Na2CO3 H2O O2 Fe FeSO4
① ② 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第Ⅱ卷共16小题,共110分。其中第21至25题是化学试题,第26至36题为物理试题,答案请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 21.(1)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依据信息回答: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氟元素为人体所需的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2)右图表示了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a. 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会变质,因此,实验室应_____保存NaOH。 b. 构成A物质的阴、阳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
c. 固体CuSO4显______颜色,其溶液显______颜色,常温下,CuSO4
溶液呈酸性,测得CuSO4溶液pH_______7(填“>”、“=”或“<”)。
d.写出图中③和⑤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生铁是一种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_______,也含有少量的______,现在a、b两支干燥试管中加入体积相同的同种生铁块.在a中加入水,塞上橡皮塞,如图.U型玻璃管为植物油(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油柱两边的液面变为_____低______高(填“左”或“右”),两试管中只有_____试管(填“a”或“b”)中生铁被锈蚀了。
23.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H2SO4①③Na2CO3FeAB⑤⑥②CuSO4④NaOH【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 NH3+HCl=NH4Cl ② 2NH3+H2SO4= (NH4)2SO4
【实验探究】
(1)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无___________气体。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 ,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观察到_______ 、 _______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 、 _________。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
24.某学习小组进行如图所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一定量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示: I.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 Ⅱ.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本实验的影
响.)
(1)若选用某种酸碱指示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2)甲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烧杯中溶液的pH 0 2.0 4.0 6.0 8.0 9.8 7.0 13.0 12.9 12.8 12.6 12.3 则氢氧化钠与完全反应时稀
稀盐酸恰好盐酸的体积
为 mL。
(3)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2NaOH+MgCl═Mg(OH)↓+2NaCl.
乙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