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CO在Pd掺杂Rh(111)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CO在Pd掺杂Rh(111)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张福兰1, 夏 琼2, 黄辉胜1, 徐建华1, 徐伯华1

【摘 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CO在Rh(111) 表面top、fcc、hcp、bridge 四个吸附位和Rh-Pd(111)表面Rh-top、Pd-top、RhRh-bridge、RhPd-bridge、PdPd-bridge、Rh2Pd-hcp、RhPd2-hcp、Rh2Pd-fcc、RhPd2-fcc九个吸附位的13种吸附模型进行了构型优化、能量计算, 得到了CO较有利的吸附位; 并对最佳吸附位进行总态密度分析. 结果表明: CO在Rh(111)和Rh-Pd(111)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分别为Rh-hcp和Rh-top位, 其吸附能的大小顺序为Ph(111)>Rh-Pt(111); CO与金属表面成键, 属于化学吸附.

【期刊名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卷),期】2017(034)002 【总页数】6

【关键词】CO; Rh (111)表面; 金属掺杂; 态密度; 密度泛函理论

1 引 言

在中国, 大气污染是目前面临的第一大环境问题. 其中,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城市交通系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CO, NOx,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THC以及其它有害物质以及可吸入颗粒污染物. 据此, 迫切需要对机动车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目前, 环境催化领域在机动车尾气中的CO, 碳氢化合物(HC), NOx和颗粒物(PM)均可通过催化结合颗粒物过滤的方法去除, 但目前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抗老化和耐久性能较差[1, 2]. 为了找到还原性好、储氧量高、将储氧、空燃比特性、空速特性及温度特性最优的催化剂, 研究者们

CO在Pd掺杂Rh(111)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CO在Pd掺杂Rh(111)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张福兰1,夏琼2,黄辉胜1,徐建华1,徐伯华1【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CO在Rh(111)表面top、fcc、hcp、bridge四个吸附位和Rh-Pd(111)表面Rh-top、Pd-top、RhRh-bridge、RhPd-brid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hjei7vrbw6cyp27lz4y3h0qq02udc01bv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