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提供的图、视频、文本材料等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2、提出问题,引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由视频、历史材料和 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新时期外交的调整及活动,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同时,针对高一思维逻辑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着重于引导解决问题,让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尼克松访华的图片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学习新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频视资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这一史实是( )年,在联合国( )届大会上,否定了美国提出的(“ ”),通过了( )、( )等23国的提案,得以实现的。其中支持的票主要是 ( )国家。 【探究】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背景)
2、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 3、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义)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结合教材和视频内容,给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事件排序 ①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1979 正式建交;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③基辛格访华——旋风之旅;④“乒乓外交”——试探之旅 【探究】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研习】通过三则材料看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
材料一:70年代,中国与6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1970年建交5国,1971年建交14国,1972年以后建交45国。
材料二: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1年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805亿美元,是1979年中美建交时的32.8倍。 据统计,自1979至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累计近6千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材料三:“中美关系正常化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重要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和平,无疑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邓小平
【探究】中美关系发展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拓展】中美关系的回顾。
【拓展】为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照片写一个简要的介绍。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2)中日关系正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影响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依据: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通过图片依次归纳: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总结升华 】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图,
【布置作业 】华师历史学案第24课课后测评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