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析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扩张性货币政策将有助于通过本币贬值改善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
如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结果正相反。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提高利率,降低国民收入水平,并导致资本大量流入,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于是本币升值,净进口增加,IS曲线左移,直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达到更低收入水平的均衡点。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货币当局实际上不能控制货币存量。因为当它扩张货币存量时,外汇储备的损失将会抵消国内货币存量的增长。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必干预外汇市场,所以货币存量的增加就不会构成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抵消作用。在浮动汇率下,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存量是上述分析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一政策也被看作是在国内减少失业的同时向国外转移国内的失业,或将国内失业向国外出口的一种政策。
二、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财政政策对外部平衡的影响比较复杂,它的作用方向是不明确的。如图10.8所示。假设最初的均衡点为E,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如减税或增加政府开支,会导致IS曲线右移至IS’,国内经济均衡点也由E点移至E’点(短期均衡点)。此时需求扩张,产量提高,对货币的需求也因此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国内利率上升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入国内,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超过了本币的供给,由于是浮动汇率,于是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后,本国出口受到抑制而进口则会增加。这时IS曲线将往回移动直到净进口的增加抵消国际收支顺差为止。图中IS曲线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意味着合理的自由浮动机制对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了一个完全的挤出效应,致使扩张性财政政策达不到降低失业、提高收入水平的目的。
r
E rE ’LM E BP=0 IS’ IS
O Y0 Y 图10.8 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上述分析表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不会实现影响均衡收入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对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作用的分析只是一个概要的和粗略的分析,其具体的调整过程因众多变量之间相互交错的关系比我们的分析要复杂得多。
三、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
经济学家们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汇率制度的优劣的争议;二是关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之利弊的争议。后者我们将在下一节介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关于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孰优孰劣之争的一些主要观点。
早期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看。赞成固定汇率制的人认为,浮动汇率易导致汇率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会阻碍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例如,如果国际贸易合同规定用他国货币作为结算单位,那么出口商就要承担本国货币未来汇率不会所带来的风险。虽然出口商可以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来降低风险,但这又会增加国际贸易成本。对进口商来说,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这种观点实际上强调的是短期因素。购买力平价理论告诉我们,从长期看,浮动汇率将可降低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风险。例如,假设一名美国出口商在英国市场上销售其产品,价格为100英镑,美元和英镑之间的汇率为1英镑兑换2美元。现在假设美国物价水平相对英国上涨了50%。如果是固定汇率制,美国的出口商出口1单位产品收入是200美元。但若换成浮动汇率制,由于通货膨胀的差异,长期内美元汇率将变为1英镑兑换3美元,于是美国出口商出口单位产品的收入将增加到300美元,即其出口收益与美国物价水平保持同步变化,从而减少了出口收益的风险。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究竟有何影响的问题在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然而,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浮动汇率增加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对国际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多少有些不利影响。
其次,从对外汇市场投机的影响看。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浮动汇率制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容易引发投机活动,导致汇率的不稳定。对此,最早提出批评意见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投机只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不会长久持续。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投机活动是一种长期性活动,它完全有可能使得汇率长期偏离其均衡水平。
最后,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来看,有很多理由支持浮动汇率制。例如,从政策目标来看,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国内目标的同时,还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这必然加大政府制定政策的代价,突出表现在政策的配套和干预程度很难正确确定上。而在浮动汇率下,政府无须干预外汇市场,只需关注国内经济目标即可;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看,在浮动汇率下,政府可实行独立地货币政策;从国际传递机制看,固定汇率易在国际间传递通货膨胀。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争论的焦点转移到:当一国经济受到冲击时,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更能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于冲击的类型。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收入的作用效果取决于汇率制度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同样,内外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取决于货币制度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性。
如果冲击来自内部例如,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国内投资突然自主减少(或增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r,Y)坐标平面中IS曲线将向左(右)移动,但后续的变化过程将取决于汇率制度和资本的流动性。在资本完全不能流动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减少(增加)后,进口也随之减少(增加),国际收支出现盈余(逆差)。但汇率的变化可自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不影响国内收入水平,因此冲击之后浮动汇率会导致国内收入水平的降低(提高)。但固定汇率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变化,这是因为国际收支出现盈余(逆差)后,货币当局为维持汇率的稳定就不得不增加(降低)货币供给量,于是抵消了收入水平的变动,维持原来的均衡水平。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结果则正相反,即浮动汇率将保持收入稳定,而固定汇率则引起收入水平的变化。
如果冲击来自外部,例如,当一国面临出口需求的冲击时,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盈余),那么该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决定了该国经济可能受冲击的程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的货币供给将不可避免的减少(增加),于是国内收入水平将成倍的减少(增加)。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出口需求冲击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相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自由调整可消除这一影响,使国内收入水平保持不变,浮动汇率有助于缓解出口需求的冲击。在现实中,许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多国家经常受到国际市场对其出口需求的冲击,特别是一些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国。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国家出口连续出现收支逆差,而又不愿意放弃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带来的。当然这次危机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出口需求的减少所引起的贸易收支恶化,进而是国民收入水平的下降,使投资者损失了信心。危机发生后,经济的被迫紧缩带来了经济的全面衰退。假设如果这些国家当时采取的是浮动汇率制度,也许出口需求减少不会形成累计,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力也不会这样大。由此可以推论,对于那些对国际市场依赖比较强的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可能是比较好的。
总的来说,如果冲击来自外部,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能稳定经济;如果冲击来自内部,固定汇率比浮动汇率更能稳定经济。随着一国经济对外依赖性所增强,来自外部的冲击可能会逐步增大,该国经济受外部影响的机率加大,所以一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似乎应该逐步由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过渡到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或者应逐步加强其汇率制度的灵活性。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理论,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兼顾内外平衡两个目标。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包括经济条件的变化、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与基本经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投机性冲击等。政策搭配原理是建立在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法则与关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基础上的。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最有影响。
同时,本章还探讨了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BP模型),讨论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提高国民收入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状态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提高国民收入的效果非常明显。
本章习题
1、比较在资本完全不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的货币政策的效果。
2、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以货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币贬值的汇率政策,那么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如何?
3、浮动汇率制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之下有何区别? 4、分析在资本完全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5、国家A实行浮动汇率,资本高度流动。该国开始有通胀的压力,当局者认为应实行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现有三个政策组合,要求对收入的总体影响要最小:
政策组合1:紧缩的财政政策,中立的货币政策; 政策组合2:紧缩的货币政策,中立的财政政策; 政策组合3:紧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保持不变。
a.假设你拥有一家住宅建筑公司。请解释在三种政策组合中你偏好哪种。 b.假设你拥有一个产大豆的农场,收获的产品主要出口。请解释在三种政策组合中你偏好哪种。
c.假设你拥有一家小型零售商店,出售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手工艺品。请解释在三种政策组合中你偏好哪种。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