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
公共艺术(美术篇)梵高
项目名称:梵·高 第一节 布置任务
任务1、每班分成6个小组,5人一组。(5分钟)
任务2、分析讨论教材上老师指定的四幅作品,从作者的生平,作品题材及艺
术形式来评估该作品的价值。(15分钟)
任务3、举办微型拍买会,宣布基本规则,拍买开始,小组代表竞价。(25分
钟)
第二节 学生自评和老师点评。(20分钟)
导入新课,结合梵·高的作品讲解印象派作品的艺术风格。20分钟 1、 介绍梵·高的艺术历程。 2、 简介梵·高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3、梵·高的社会影响和成就是什么? 作 业:5分
拓展与练习:
扫一扫:1、上网查找与梵·高同时代同样享誉画坛的二位大师。 想一想:2、怎样欣赏《向日葵》?
《自画像》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起初他们相处愉快,但随着梵高病情反复,两个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右耳。 他是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1
《自画像》
《向日葵》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是想象中的美丽幻像。
《夜晚的咖啡馆》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这是他的晚期作品,用了他最喜欢的蓝色与黄色作为主基调,
1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空》。
不同的是,画中的夜晚并没有给人压抑之感,而是多了几分和谐欢畅。 他在给爱弥儿·贝纳的信上写着:我对描绘夜景、夜空以及夜晚的景致着了迷,这个星期我除了画画、吃饭、睡觉之外,什么也没做。我会一口气画十二个小时,甚至十六个小时,然后一连睡十二个小时的觉。
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男人对绘画的执着与热情。而且,那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所以在这幅《夜晚的咖啡馆》中可以看到,虽然宁谧的蓝色夜晚将至,在黄色调的灯光下,在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上,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台湾译名梵谷。
梵高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世界正进行着一次全面的革新,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变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而过去相对于印象派较为超前的梵高,此时正适应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