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限时:40分钟)

测控导航表 题号及难易度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2,3(中),4(中)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6(中) 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及全球性环境问题 7(中),8(中),9(中)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0(中),11 12(中),13(中),14(中), 5.综合考查 15(中),16(中) 1.(2015西安八校联考)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若将其放在实验室中,人为地将白天与黑夜颠倒,大约一周后,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活动。本实验说明( A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化学信息的刺激

解析:白天和黑夜的不同主要在于光的强弱不同,光属于物理信息;该实验只能说明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并未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进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

3.(2016安徽亳州月考)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蝉在夏天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等。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来自生物。 4.(2016河北唐山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解析: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或环境与生物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

知识点 1 / 6

只是在同一个体的内部发挥作用,所以生长素的作用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而在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对牧草的采食可以促进牧草的更新与分蘖,对牧草生长也有利。

5.(2015吉林模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不包括( D ) A.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B.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产者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

解析: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说明物种丰富度高,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生物多样性高,则自我调节能力强;生产者的数量一般大于消费者的数量,但一般不会大于分解者的数量。

6.(2016山东潍坊期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弱,但由于温度极低,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适当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7.(2015山东青岛一模)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B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提高作物产量,但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途径③和④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8.(2015江西南昌模拟)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修复

解析:由于藻类爆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而死亡;藻类刚爆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投放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大型挺水植物可通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爆发。

9.(2015河北秦皇岛模拟)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水 B.“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由于西部地域广阔,因此耕地的治虫应以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为主

2 / 6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相关知识。由于西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所以要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水资源问题;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荒漠化使植被继续减少,物种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治虫的方法一般用生物防治代替农药防治,如生物杀虫剂、转基因抗虫棉等。

10.(2015吉林长春模拟)我国政府在野生虎分布区建立了30多个自然保护区和70多处基层保护管理站,不断改善野生虎栖息地,遏制非法猎捕野生虎及其捕食动物等活动,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存环境 B.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不同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虎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指它的生态功能,其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不同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虎间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

11.(2016河北秦皇岛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B.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D.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因而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而建立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措施;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基因种类多,物种的性状也就多种多样,这样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湿地能调节气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有调节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2.(2016山西太原月考)一个养藕的池塘,同时放养泥鳅、鱼等水产经济动物,藕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鱼、泥鳅的排泄物,同时,塘边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由于该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藕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鱼、泥鳅的排泄物,所以藕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泥鳅、鱼、辣椒、藕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人工养殖的鱼塘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低;辣椒的驱虫作用显然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实现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必须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藕所利用;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该生态系统中不止包含泥鳅、鱼、辣椒、藕这四种生物。

13.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 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

解析:(1)物质X由该植物释放,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可驱赶乙昆虫,故物质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

3 / 6

(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4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限时:40分钟)测控导航表题号及难易度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2,3(中),4(中)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6(中)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及全球性环境问题7(中),8(中),9(中)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0(中),1112(中),13(中),14(中),5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h8xt3b4ev3blzb1bwa62p7v43zg7t00hv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