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二实验总结 实验复习

实验一: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1实验步骤

①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

③确定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铅垂线在纸上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即y轴

④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

⑤描绘运动轨迹: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 2注意事项

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

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问题一:已知远点求速度 122yy?gt?t?2g xx?v0t?v0?t

问题二不知原点求初速度 y2?y1?gT x1x2v0??TT 2

实验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橡皮筋(若干)、打点 计时器、电源、纸带、钉子2枚 二实验步骤:

1、按图装好实验器材,把木板稍微倾斜,平衡阻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把橡皮筋拉长到一定的位置,理好纸带, 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3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实验,保持每次实 验中橡皮筋拉长的长度相同。

4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小车第一次获得的功记为w,第二 次,第三次。。。记为2w,3w

5对测量数据进行估算,大致判断两个量的可能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v或v2 (或其它)为横坐标作图 三注意问题:

测量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v 1问题:如何测量小车的速度?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2 问题:纸带上打出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 应该采用那些点来计算 小车的速度?

取点迹清晰且间距均匀的部分 实验3:验证机械能 守恒定律

一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 (带铁夹)、学生电源等。 二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然后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3、更换纸带,重复几次。

4、选择合适的纸带,处理数据。 三实验原理: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若物体下落高度h 时的速度为v ,则mgh=1/2mv2 四注意问题: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2、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选第一、二点间距接近2mm的点迹清晰且各点呈一条直线的纸带。 4如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

实验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1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3 4

篇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

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 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 2

速度的大小为5m/s ,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 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2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 ,则经过5秒 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2m/sB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0m/sC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8mD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5m 1 2

三、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由于二者速度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出现追及相撞的现象。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时,会出现相遇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两者的位移关系,即抓住:“两物体同时出现在空间上的同一点。分析方法有:物理分析法、极值法、图像法。常见追及模型有两个: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 1、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有三种情况)

a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恰好追上。 【题1】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应在距离自行车多远时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才不至于撞上自行车?

b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小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追不上。(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最小值)

【题2】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0=25m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m/s2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c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有两次相遇。(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极大值)

【题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的道路上同向运动,图中三角形OPQ和三角形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

(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若S0=S1+S2,两车不相遇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S1两车相遇1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 2、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最大值) 【题4】质点乙由B点向东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同时质点甲从距乙12m远处西侧A点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

[标签:标题]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二实验总结实验复习实验一: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1实验步骤①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h46066wfe86wqu5roq73pebe0ioab00ll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