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析化学认知过程的六个类目
作者:张玉鹏
来源:《教师·上》2024年第01期
摘 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符合教育规律,其中有一个规律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至关重要,这就是学生认知过程规律。认知过程有六个类目: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在山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入思考和研究这六个类目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类目,是教师们备课、上课的指导方向。教师应该主动地去逐一落实,而非被动地简单利用题目浅尝辄止。 关键词:认知;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4-09-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4)01-0086-01
认知过程有六个类目: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在山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入思考和研究这六个类目,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六个类目按照其顺序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我们很多教师没系统了解这六个类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遗漏或者弱化某些类目。这种做法从大方面讲,会影响学生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的落实;从小方面讲,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影响学生考学。下面,我们一起系统认识一下这六个类目,希望能抛砖引玉。 类目1:记忆。定义是从常识记忆系统中提取有关信息。包含两个行为动词:再认、回忆。教师们请注意,定义中是长时记忆,而非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化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完一个概念或定义,学生立刻记住了,但是过了一天就忘记了,这是短时记忆,而不是长时记忆,学生的记忆行为并没有完成。而要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就得不断地重复,让学生能够通过再认、回忆等方式提取信息。
类目2:理解。定义是从口头、书面和画面传播的教学信息中构建意义。包含七个行为动词: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化学老师演示了一个实验,学生观察完实验现象并能解释这个现象,就属于理解。得到同一种化合物,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学生能比较这些方法,也属于理解。只要符合上述七个行为动词之一,就属于理解。教师可以据此来确定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这个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开始,而不是在课堂上临时起意。
类目3:运用。定义是在给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有两个行为动词:执行和实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若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就说明达到了应用层级。运用的层级较
析化学认知过程的六个类目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