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地球的环境
5-1 地球上的水 ................................................ 2 5-2 地表的改变与平衡 .................................... 3 5-3 岩石与矿物 ................................................ 4
第6章 变动的地球
6-1 地球的活动与构造 .................................... 5 6-2 板块运动 .................................................... 7 6-4 岩层里的祕密 .......................................... 10
第7章 浩瀚的宇宙
7-1宇宙与太阳系 ........................................... 11 7-2昼夜与四季 ............................................... 13 7-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 16
参考解答 .......................................................................... 19
1
第5章 地球的环境
5-1 地球上的水
名词解释
1. 盐度 :海水中所含盐类的多寡。
2. 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不断重复蒸发、凝结、降水的过程。
重点整理
1. 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而全球的水量绝大部分储存于 海洋 中。 2. 常见的淡水资源包括 河川 、 湖泊 及 地下水 。
3. 部分渗入土壤的雨水或河水,会沿着岩石颗粒间的孔隙向下流动,形成 地下水 。
4. 水会穿过颗粒较大的 透水 层,不断向下渗透,当碰到颗粒较小且致密的 不透水 层时,便会开始向上累积,形成 地下水体 。
5. 如果抽取地下水的量,远超过雨水补充的量时,岩层中的孔隙会因为失去水分而压缩,就会导致 地层下陷 。
6. 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 雨水 。雨水降落地面后,一部分渗入土壤形成 地下水 ;另一部分会在地面上汇集形成河流及湖泊,最后流至 大海 。地表与海洋的水经由 蒸发 作用和生物的 蒸散 作用,再以水气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2
5-2地表的改变与平衡
名词解释
1. 风化 :岩石受到空气、水或生物的影响,渐渐变得破碎疏松或成分改变的过程。 2. 侵蚀 :岩石受各种自然力量的影响,自原处剥离、崩落或溶解的过程。 3. 搬运 :岩屑藉由各种自然界的力量运送至其他地方的过程。 4. 沉积 :岩屑因搬运力量减弱而堆积下来的过程。 5. 侵蚀基准面 :侵蚀与沉积作用的分界面。
重点整理
1. 地表的地质作用有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沉积 等四个作用,其过程大致如下。岩石经过风化或侵蚀作用而变成岩屑,并被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形成各种特殊的地形景观。 2. 河流 是改变地表的主要外部力量,在不同的区域会造成不同的侵蚀现象。 (1) 向源 侵蚀:河流源头的土石崩落,河流因而变长。 (2) 向下 侵蚀:上游河流不断下切,形成V型谷。
(3) 侧向 侵蚀:中下游河流的流量增加,向两侧侵蚀力量较为显著,形成宽阔的河面。 3. 冰川、 风 和 海浪 也是改变地表的外部力量。
4. 沉积物会顺着河流暂时停留在水库与湖泊中,所以水库水面与湖水面称为 暂时 侵蚀基准面;而海洋则为河流的终点,也是所有侵蚀作用的最低界面,可称为 最终 侵蚀基准面。
5. 自然界中,泥沙的沉积量与侵蚀量相当时,会逐渐处于平衡的状态,如河道与海岸线的平衡。若人类任意开发,将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甚至引发后续的灾害,因此开发前应该先进行环境评估。
3
5-3 岩石与矿物
名词解释
1. 岩石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集合体。
2. 矿物 :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且原子排列规则的天然无机物质。
重点整理
1. 岩石依成因可以分成三大岩类:
种类 沉积岩 火成岩 变质岩 生成方式 沉积物经压密、胶结等作用而形成,或由化学及生物作用形成。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深埋地底的岩石,经高温、高压作用,使岩石的成分与结构产生变化而形成。 常见的岩石 泥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 花冈岩、安山岩、玄武岩 大理岩、蛇纹岩、板岩、片岩、片麻岩 活动精要
1. 活动5-1 猜猜我是谁
(1) 观察矿物结晶或岩石时,如有层状结构的可能是 沉积 岩;有矿物镶嵌的可能是 火成 岩;矿物像被压扁的可能是 变质 岩。
(2) 除了直接观察,还可利用药剂检测岩石的成分,如盐酸滴上 碳酸盐 类的岩石或矿物,会有 冒出气泡 的反应。
4
第6章 变动的地球
6-1 地球的活动与构造
名词解释
1. 褶皱 :当岩层受力弯曲,形成波浪状的地质构造。 2. 断层 :岩层破裂面两侧有相对错动的地质构造。 3. 震源 :地震时,岩层开始发生错动的地点。 4. 震央 :震源向上垂直投影至地表上的位置。 5. 震源深度 :震源到震央之间的直线距离。
6. 岩石圈 :地壳及部分上部地函,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区域。
7. 软流圈 :岩石圈以下的部分区域,此处岩石有部分呈现熔融状态,具有可塑性。
重点整理
1. 岩层依受力破裂错动的型式,可以将断层分为三种:
断层 正斷層 逆斷層 平移斷層 示意图 2. 当岩层所受的力量超过其限度,发生断裂并释放累积的能量,因而产生震动,即发生 地震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