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中枢决策体系和主要官僚制度的发展变化,包括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和监查制度的演变。
2.探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发展演变过程及科举制的兴衰演变。
3.讨论古代政治制度的日渐成熟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是历史的进步。 知识体系梳理 一、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隋朝建立,唐朝完善
内容:①三省名称及其职能: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事无不总”,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作为执行机构。 ②三省之间关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 ,特点 影响:①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②提高了 ,有利于加强 ;标志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历朝基本沿袭。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2、演变:
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置“中书门下”,其长官为宰相,同时分别设三司使和 分别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军权。
元代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 六部归入中书省。 二、 1、
选官制度
西周至唐选官制的演变
西周: 战国 西汉 东汉 隋唐 2、
察举制和征辟制
含义:察举制 征辟制 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易导致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
1
集团。 3、
隋唐科举制
含义:通过 选拔官吏的选官制度。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明清发展为
特点: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使门第不高但有才干的庶族地主也能参予到统治集团中来。 评价: 积极作用:
①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特权垄断,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③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 ④也促进了官僚体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⑤有利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消极作用:
① 科举考试仅注重知识内容的考查,忽视了实践能力。 ② 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
监察与谏议
监察制度
秦代: 汉代
汉武帝 明代中央有都察院,又设 合称科道,地方有负责司法监察的省级机构 。 谏议制度:
含义
典型机构:隋唐的门下省,宋代的
评价:积极作用 局限性
请自拟本课知识体系图
2
基础学习交流
1、
思辨提升:
汉 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2、
走出误区
三省六部制是实行民主吗?如果不是,那是不是完全有皇帝说了算?
重点难点探究
1、
唐代政治制度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请思考: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一道圣旨的出台至少要包含哪些人的意见? 2、
汉至元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一 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中矣。”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你认为这种选官制度会带来哪些问题?
(2)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