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舞蹈排练的意义
王希阳
【摘 要】随着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舞蹈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这个时候的少儿正处在一个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旺期,通过舞蹈训练能够培养少儿优美的气质、健康的身体和自信大胆的性格,却往往忽视了舞蹈训练中的舞蹈排练,然而舞蹈排练却是舞蹈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2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排练;舞蹈教育
舞蹈排练,顾名思义是对舞蹈作品的呈现和表演而做的准备,舞蹈排练也是舞蹈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舞蹈排练中,少儿不仅要学习舞蹈作品,在作品的汇演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作品有质量的完成,甚至还要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极大锻炼少儿的综合能力,所以舞蹈排练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浅谈一些我对舞蹈排练的认识和看法。
一、舞蹈排练有助于增强少儿的舞蹈兴趣
6到12岁的少年儿童心理特点都是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对于事物不能长期坚持,往往三分钟热度之后就丢弃一边,而舞蹈训练却是枯燥乏味的,一个动作常常需要练习很久才能熟悉掌握,很多少儿因为吃不了苦,耐不住练习动作的枯燥,最后都放弃了学习舞蹈。而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通过排练能够使动感的音乐节奏、形象可爱的动作以及登台演出,给枯燥的舞蹈训练带来一抹鲜艳的色彩,来吸引孩子,培养少儿的舞蹈兴趣。
(一)动感的音乐节奏
舞蹈排练总是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和节奏开始的,少儿在熟悉动作之后开始跟着节奏一起舞蹈,舞蹈动作和节奏配合着,身心会觉得无比轻松愉悦,慢慢的就会喜欢上音乐舞蹈带给自己的这种满足感。 (二)形象的动作表现
舞蹈排练里通常有模拟各种事物的动作,比如在舞蹈《颜色歌》当中,少儿根据不同颜色想象成不同事物并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使少儿感到非常的有趣,因为他们不在饰演自己而是去表现其他的人或事物。像舞蹈《花儿朵朵像太阳》中,少儿需要拿着道具,表现花儿在灿烂阳光下朝气蓬勃、生长开放,需要少儿用动作形象的表现出来,大大增添了舞蹈的乐趣。 (三)完成舞蹈的成就感
少儿是否对舞蹈有兴趣,很大一部分在于舞蹈能否给他带来成就感,而舞蹈排练正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少儿对动作由陌生到熟悉,对环境胆小到自信,克服各种难题,直到最后登台表演获得大家的肯定,少儿会惊讶于自己成长和进步,这时候成就感就惊天动地的爆发了,也就更喜欢舞蹈了。
二、舞蹈排练有助于提高少儿舞蹈能力
所谓舞蹈能力,可以简单概括为六种,就是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俗的说,是指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能够较快学会动作掌握舞蹈要点,思维清晰,并且有良好的合作能力,能带动群体表演的积极性,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表演过程中的意外情况能够妥善处理。 舞蹈作品里通常有大量的舞蹈动作,极大考验了少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模仿力。少儿开始学习动作时需要反复观察老师的动作,如果一些细小的动作不能
观察到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后面动作的完成。在排练《今天我要上学了》这个作品的时候,少儿们对于出场的步伐一直不能做到位,经过老师的反复示范,少儿们不断观察和模仿,发现原来是自己在两个小踢腿中少做了一个蹲,所以导致了动作不连贯不协调,这也极大提高了少儿观察力和模仿力。学会动作之后就得把它们连贯的跳下来,有些动作没有规律可循,完全靠记忆,需要反复跳,反复记忆,不断扩展脑储存量,对于记忆力正处在在蓬勃发展阶段的少儿,这样的记忆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少儿记忆能力的提高。
舞蹈排练中,少儿在不同的舞蹈作品里会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发挥自己对作品角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体会角色所要表现的情感思想,大大提高了少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舞蹈《遥远的爸爸妈妈》作品中,表现的是留守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思念盼望,需要少儿发挥想象,把自己想象成留守孩子,去体会留守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思念。那么在排练中,少儿不断重复跳这个作品,老师不断鼓励少儿大胆表演,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变得更加的宽广,思维也变得更加的灵活。
舞蹈排练往往是通过群体的方式进行排练演出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能够极大增强少儿的集体意识。在舞蹈排练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少儿相互配合的地方,比如在作品《今天我要上学了》就有两个少儿一组集体跳双人舞的片段,如果其中一方没有完成好动作直接会影响另一个少儿的表现,这考验了少儿合作的能力。由于一个少儿动作的失误都会影响作品整个的画面感,所以首先少儿要把两个人之间的动作跳熟,这考验两个人的合作能力。再看整体的整齐度,一个舞蹈的整齐划一离不开每一个少儿的配合,每个孩子都必须团结一致,才有可能完成舞蹈整体的整齐度,这考验了集体的合作能力。另外,在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