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姓 名:司 课程所属系部:德育教学部 授 课 班 级:1
坤 1512 1513
第一课 商品交换与消费 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主题 商品交换与消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职业技能教学点:能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 提问与思考:
2
[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 [2]如何学习好本课程?
[3]《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什么性质的课程?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一课 商品交换与消费 一、 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 从古到今话货币 1. 什么是商品?
同学们天天都与商品打交道,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品呢?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
第二, 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并不是有用的东西就是商品,阳光、空气有没有用?当然有,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阳光和空气却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2,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什么是使用价值?
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饼干可以充饥,衣服可以抵御寒冷,汽车可以用来代步,钢笔可以满足于人们写字的愿望,等
3
等。总之,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种特性。 什么是价值?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一个商品的价值大小,不是看它的作用大小,而是看它消费了多少人类劳动。 汽车为什么比自行车的价钱贵?请一个同学回答。
老师:因为生产一辆汽车要比生产一辆自行车要消费更多的劳动力。 为什么土鸡比良种鸡卖得贵?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
老师:土鸡比良种鸡卖得贵,不是因为土鸡好吃,而是因为生产一个土鸡要比生产一个良种鸡要消耗更多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土鸡一般要半年以上,而良种鸡只需要两个月就长大了,可以销售了。显然生产一个土鸡蛋要比生产一个良种鸡要消耗更多的劳动量。
现在大家明白了:为什么生产一公斤黄金肯定要比生产一公斤生铁要消耗更多的劳动时间,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因此黄金的价值比生铁的价值要大得多。
总之,大家要记住,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越大;相反,如果消耗的劳动越少,则其人价值越小。航空母舰显然比一只木船价值大得多,因为生产航空母舰要消耗亿万个劳动力。 3, 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用来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 商品交换最初是物物交换,如一头牛交换两头猪,一只羊交换五十斤粮食,一件皮衣交换二十个西瓜。这些都是物物交换。
然而随着商品越来越多,大量的商品需要卖出去,可是你手里的商品
4
我并不需要,我只需要把我的商品交换出去就行了,于是人们约定,任何商品都可以换成羊子,羊子就成了最初的货币,谁的羊子多,谁的财富就多。
后来人们发现羊子需要每天哺养,而且还可能死亡,一旦死亡就是主人的损失,所以人们又约定把贝壳做为一般等价物,即货币。贝壳不需要天天哺养,而且不会死亡。于是人们纷纷把商品换成贝壳。 然而贝壳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数量不多,引起贝壳这种一般等价物供应困难,而且时间久了,贝壳也会脆烂。
随着金属材料的出现,人们后来让金属材料充当货币,如中国早期的刀币、铲币、黄金、白银等等均充当货币。
然而金属大量充当货币,不便于携带,你拿一千个铜钱可能拿得起(十二个铜板串在一起称为一吊),如果叫你拿一万个铜钱就不行了,所以人们后来又发明了纸币。如果一个人带个几十、百把万元,并不困难。所以纸币非常便于携带。
然而大量的纸带在币上又害怕土匪抢,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货币。你们身上的银行卡就是电子货币,你带五百亿、一千亿元都带得走,而且不显眼,非常安全。这样电子货币就产生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货币呢?
货币就是人们共同约定的一般等价物。或者说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的作用问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