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1.曹丕所作的《__燕歌行__》就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_七言诗 ,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
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钟嵘在《_骨气奇高__》中评价曹植的诗为“ 体被文质_,词采华茂”。
3.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建安时期的创作最为辉煌,其中代表作家就是三曹、__七子__与女诗人_蔡琰_。
4.王粲的代表作就是《_七哀诗__》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其中有“出门无所见,_白骨蔽平原”的诗句。
5.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 五言古诗抒情组诗的先河。
6.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_陆机_被钟嵘奉为“_五言之警策”,但在艺术上却缺乏独创性。
7.长篇叙事诗《_木兰诗__》与《_孔雀东南飞__》并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8.讲究_新体诗_与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
9.与谢眺并称为“大小谢”的晋宋之交的诗人谢灵运,其山水诗《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___园柳变鸣禽_”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10.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就是谢灵运、__颜延之_与__鲍照__。
11.北朝文学,在散文领域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___洛阳伽蓝记__》与颜之推《___颜氏家训 》的名作。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分为以《_搜神记__》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与以《_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小说两类。
13.___刘义庆_(作者)《世说新语》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尤偏重隽言逸行,以为当时文人之谈资,并供当时文人仿效,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之为“__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
14.南北朝文学批评代表作有曹丕的《__典论、论文_》、陆机的《文赋》、刘勰的《__文心雕龙 》与钟嵘的《诗品》。
15.魏晋南北朝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丰富的__文学创作实践_______与___文学理论__________的积累,为后世文学的更大发展做了必不可少的准备。
二、默写与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
1.默写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二“种豆南山下”(8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填句:“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赠秀才入军十九首”)(2分)
三、简答题(三题任选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建安七子指的就是哪些人?试说出其中两个人的代表作。
答: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孔融的代表作有散文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陈琳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
王粲代表作为《七哀诗》与《登楼赋》 2.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1、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与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2、诗歌的语言在朴素中又体现出十分精粹的含义,这朴素中含有淡淡的韵味,这种韵味主要就是讲究对形象的刻画,对词语的运用;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一些议论的句子外,大多就是客观朴实的描写,包涵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情趣,这种情趣,经过一种朴实平常的景物描写,意向描写加以表现构成了一种淳厚的意境。 3.试述南北朝骈文与散文发展情况。
答:南北朝时期就是一个分裂的时期,当时主要作者以南朝(晋、南齐,梁、陈)为代表。作品多为晋时的散赋与抒情小赋,南朝的骈赋,尤其在齐梁后,骈文已经成为当时的主流代表。如中国最完备的文学批判类的著作《文心雕龙》就就是骈文所写。其中“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试图来证明骈文的格式。但也有很多作品就是以散文形式写出(如大多数议论文,但也尽量骈化)。这就说明当时的情况就是大的走向以骈文为主。这个走向直接影响到隋唐时期诗与文章的格式化。一直延续到了宋代。
四、分析论述题(三题任选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曹植诗文的代表作有哪些,其风格特征就是怎样的。
答:曹操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抒写自己的理想怀抱。《白马篇》就是其前期代表作,这游侠儿的形象,正就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与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如《公宴》《名都篇》均为她邺下时期生活与情趣的真实反映。其后期诗歌更多的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与悲愤。《杂诗》体现了其壮志难酬的激愤不平,诗中既有慷慨激昂之情在回荡,又有无可奈何的闲愁无法排遣。
曹植的辞赋与散文也很出色。她的辞赋今存四十余篇,均为抒情小赋,《洛神赋》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