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堆场占地面积约1500m2,位于项目场地东侧。原原料堆料堆放最高高度10m,堆场设置高度10m的三面围挡,场 另外一面留出原料进出口,堆料上方加盖防尘网,泡仓储 雾机定期洒水降尘,且围挡四周设置截留沟。 或其成品堆场占地面积约1000m2,位于项目场地西侧。成他 成品堆品堆放最高高度6m,堆场设置高度6m的三面围挡,场 另外一面留出成品进出口,堆料上方加盖防尘网,泡雾机定期洒水降尘,且围挡四周设置截留沟。 粉尘 新建 粉尘 新建 3、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1)工作制度 年工作日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夜间不进行生产及运输活动。 (2)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总计8人,厂区内设置员工食堂和倒班宿舍。 4、主要设备 本项目主要设备具体详见下表: 表1-4 设备名称 洗砂机 给料机 颚式破碎机 圆锥式破碎机 制砂机 振动筛 板式压滤机 输送带 装载机 运输车辆 自动洗车设备 泡雾车 喷雾降尘装置 数量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套 1台 10条 6辆 10辆 1套 4辆 1套 项目主要设备清单一览表 型号 用途 / 洗砂工序 / 给料 / 破碎 / 破碎 / 生产机制砂 / 筛分 / 三级沉淀池底泥压滤 / 输送石料 / 将原料送至给料机及成品外运装车工序 / 运输原材料和产品 / 进出厂车辆清洗 / 洒水降尘 喷头若干 本项目所使用设备中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所列的限制、淘汰类设备。 5、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动力及来源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可知,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动力及来源见下表: 项目 主(辅)料 煤 电 能源 生活天然气
表1-5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名称 年消耗量 来源 备注 夹砂石 300011.4546t 外购 粒径≤400mm,含水量≤5% / / / / / 50万Kw·h 市政电网 / / 2000m3/a 市政天然气管网 10
/
水量 水 / 16716m3/a 地下水井 / 五、公用工程 本项目位于XX市简城镇高屋村七组,租用XX市金利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利用的闲置空地,共计5420m2(8.13亩),新建“碎石加工生产项目”。本项目公用工程介绍如下: 1、给、排水系统 1)给水: 本项目设置员工食堂和员工倒班宿舍,营运期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由厂区内地下水井供应。 生产用水:根据工艺流程,本项目涉及洗砂工序,生产过程中用水主要包括洗砂用水、厂区降尘用水、地面冲洗用水、车辆轮胎清洗用水。其中:在卸原料、装产品、原料及产品堆放、破碎加工、筛分、皮带输送等过程均会产生粉尘。为减少粉尘产生,在厂区内设移动式泡雾机和洒水/喷雾装置,对产生粉尘的区域定期洒水降尘,用水量约4.0m3/d,一部分进入原料和产品,一部分蒸发损耗,无淋溶废水产生和排放;每天对厂区地面清洗用水量约为3.0m3/d;厂区大门出入口处设置有轮胎清洗设备,用水量约为2.0m3/d,轮胎清洗废水经沉淀池(有效容积分为24m3)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根据类比其他同类项目,洗砂过程中用水量约为0.046m3/t产品,本项目产品年产量为30万t/a,则洗砂用水量为13800m3/a(约46m3/d)。 生活用水:本项目劳动定员8人,厂区内设置员工食堂和员工倒班宿舍,根据《XX省用水定额》(DB51/T2138—2016),生活用水按90L/人·d计,生活用水量为0.72m3/d。 因此,本项目营运期总用水量为55.72m3/d,项目新鲜水用量及分配情况见下表: 表1-6 项目新鲜水用量和分配情况 类型 日最大容量 用水标准 日最大用水量 备注 33洗砂用水 / 0.046m/t产品 46m/d 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回用 地面冲洗用水 / / 3.0m3/d 部分损耗,部分经沉淀池沉淀轮胎清洗用水 / / 2.0m3/d 后回用 3降尘用水 / / 4.0m/d 部分蒸发损耗,部分进入产品 3生活用水 8人 90L/人·d 0.72m/d 化粪池处理 3总计 / / 55.72m/d / 2)排水: 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初期雨水经雨水沟汇集后收集至雨水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运输车辆轮胎清洗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地
11
面冲洗水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洗砂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定期补充新水,补充量按照用水量10%计算,故新水补充量为4.6m3/d,项目洗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降尘用水一部分进入产品,一部分蒸发损耗,无淋溶废水产生或排放;员工生活污水排水系数以0.85计,生活污水排放量约0.612m3/d,183.6m3/a。员工生活污水(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周边耕地农肥不外排。 项目水平衡图如下: 损耗4.6 46 沉淀后回用,不外排 41.4 洗砂用水 损耗0.6 三级沉淀池 3.0 地面清洗用水 2.4 水量55.72 4.0 降尘用水 损耗0.108 4.0 蒸发损耗 0.612(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 0.72 生活用水 损耗0.4 化粪池 0.612 农肥 2.0 车辆轮胎清洗用水 1.6 沉淀池 沉淀后回用,不外排 初期雨水 雨水导流沟 雨水沉淀池 厂区洒水降尘 自然蒸发 图1-1 项目水平衡图 m3/d 2、供电 本项目于厂区东南侧新建1座配电房,用电设施已与当地市政电网接通,配电间装机能力630kVA。 3、供气 本项目生活用气能源为天然气,由市政供气管道供给,属于清洁能源。 六、总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 根据整个场址用地布局和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特点、运输方式、人货分流及防火、安全、卫生等要求,结合当地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等自然条件对厂区实施建设。项目厂区平面布置见附图2。 从总平面图中可看出:原料区、生产区布局分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厂区大
12
门出入口位于项目北侧,紧邻厂外道路,便于员工的进出和原材料及产品的输送管理;加工生产车间布置于场地的中部,主要产噪设备远离周边敏感点。南侧及东侧均有天然绿化带,可很大程度减少粉尘及噪声对周边外环境的影响;原料堆场位于本项目所在地东侧,成品堆场位于本项目所在地西侧,原料堆场及成品堆场设置三面围挡,堆料上方加盖防尘网,堆场四周设置截流沟,同时采用移动式泡雾机定期洒水降尘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雨水沉淀池、三级沉淀池位于厂区西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洗砂废水和地面清洗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轮胎清洗废水沉淀池位于厂区北侧出入口,产生的轮胎清洗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 综上所述,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清晰,有机地协调了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故本项目总图布置从环保角度而言合理可行。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300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业主自筹。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位于XX市简城镇棉丰乡高屋村七组,租用XX市金利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利用的闲置空地进行建设,根据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为空置状态,不存在遗留环境污染问题。 13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XX地处XX盆地腹地,具有“密迩锦城,西控巴陵”的战略区位,位于XX盆地中部偏西边缘,踞沱江中游,龙泉山东麓。东临乐至,南界资阳,西连仁寿、双流,北靠金堂县和成都市龙泉驿区,行政区划属资阳地区。西北距成都中心城区48公里,南距内江100公里,踞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和国道318、321之要。XX市地处市辖范围地跨东经104°11′34″至104°53′36″,北纬30°04′28″至30°39′0″,南北长63.3公里,东西宽68.3公里。XX市面积2213.4996km2。 本项目选址于XX市简城镇高屋村七组,租用XX市金利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利用的闲置空地进行碎石加工生产线建设,经纬度为:东经:104.507664;北纬:30.352653。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3。 二、地形、地貌、地质 XX市位于XX盆地中部边缘,龙泉山东麓,沱江中游地段。全市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浅丘为主,其次为低山和河坝冲积平原。市境西北部为龙泉山区,海拔高程550~1050米,占全市面积9.2%;沿沱江两岸为河谷坝地,海拔高程400米左右,占全市面积8.0%;其余为丘陵区,海拔高程400~550米,占全市面积82.8%。丘陵分为沱江以东和沱江以西两大片。丘体多呈台阶状、龙岗状,自然形成沟谷田、槽平地、台地、坡地几种类型,海拔400~500米。 XX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形态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击坝三种类型,以丘陵为主,约占90%。丘陵多呈台阶型,自然形成沟、谷、槽平地、台地、坡地等类型,平均海拔400~550米。市域西北部的龙泉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海拔为840~1059米,为川西平原的东方屏障。河流冲击坝分布于沱江及其支流沿岸,海拔400米左右,低山区为龙泉山复式北斜靠,丘陵区以水平构造为主,河坝区为河流松散堆积。 1、龙泉山低山区 该区全市总面积10.9%。龙泉山由燕山运动开始隆起,伴随喜马拉雅运动逐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