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8 9 10 11 12 得分 (2012·百校联盟押题)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1—3题。
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D.海南
解析: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意味着水环境的污染越重,故选A。
答案:A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
答案:C
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修建水库,减小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
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小因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从而降低蓝水足迹的比重,故选A。 答案:A
(2012·领航调研)咸海位于亚洲一沙漠中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借助两条冰川补给的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咸海获得淡水补给,蒸发是这一水域萎缩的唯一自然原因。由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山高处的冰川消退,咸海本应处于扩张趋势,实际情况却是咸海正以令人警惕的速度萎缩。咸海萎缩导致“有毒沙尘暴”形成。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阶段入湖水量本应持续增大
B.灌溉面积的逐年增加可能是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 C.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入湖水量一直增加
D.水域面积减小幅度和水位下降幅度是不一致的
解析:结合材料“咸海本应处于扩张趋势”可知,现阶段入湖水量本应持续增大;结合图中信息综合分析可得灌溉面积的逐年增加有可能是导致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由图可知水域面积逐年减小,水位逐年下降,但两者幅度是不一致的。
答案:C
5.关于“有毒沙尘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盐分、农药残留等 B.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重金属 C.其“毒性”不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D.其“毒性”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围有大量的耕地,因此农药的残留也会在湖泊中沉淀。
答案:A
解析:该湖泊是咸水湖,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小,原湖床地区盐类大量析出,而该湖泊周
(2012·安徽马鞍山)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气象局联合下达了关于对47个重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日报的文件,空气质量与预报必测参数暂定为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值、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值和可入肺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值。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表是我国南方某城市3月2—5日PM2.5监测数据,根据材料回答6—7
题。
6.根据表中所给资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PM2.5最高值出现时是因为汽车尾气此时排放量最多 ②PM2.5最高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是因为大气中出现逆温现象 ③4日PM2.5日平均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日风力较大
④4日PM2.5日平均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日近地面湿度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日出前后地面温度低,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对流弱,空气中的颗粒物不易扩散而使PM2.5含量较高;风速较大时利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扩散,所以PM2.5含量较低。汽车尾气排放量最多的时间段应该是上下班期间。
答案:C
7.若我国某城市PM2.5值偏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倡市民积极晨练,增强体质 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理论值偏低 C.直接用GIS对市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D.工矿企业大多分布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
解析:由于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反射或散射部分太阳辐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会有所减少,低于理论值。
答案:B
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地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
解析:图中P对耕地具有固氮作用,说明是大豆;同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与东北
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相符,故选C。黄土高原大豆种植较少,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夏季主要作物是水稻。
答案:C
9.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 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
解析:依上题分析,P为大豆;而Q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自然属于豆制品加工;故选A。
答案:A
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A、B、C分别代表( )
A.资源 市场 环境 B.环境 市场 资源 C.环境 资源 市场 D.资源 环境 市场
解析:从图中信息判断,将生产和生活达标排放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之中,为工业生产提供的是资源,工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流向市场,由此得出结论。
答案:C
11.此工业地域( )
A.以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主 B.产品更新换代快
C.可能发展成为工业城市 D.工业发展趋向分散
解析:此工业地域以化工、有色及无机材料产业为主导,工业聚集程度高,发育程度高,有可能发展成为工业城市。化工、有色产业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高,产品更新换代快的为高新技术产业,其工业也趋向分散,而此地域工业以集中为主。 答案:C
12.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 B.所需要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 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
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
解析: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可以得出在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各产业也有
副产品的联系,所需能源有原煤,达标排放也会有少量污染。
答案:D
二、综合题(共26分) 13.(2012·天津六校三模)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二: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哪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哪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
(3)简要说明水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的主要作用。
(4)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1)依据河流总是由支流汇入干流这一规律,可以判读图中河流的流向,据此可知取水口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位置;(2)垃圾填埋场要注意不能污染城市地下水,垃圾发电厂要注意不能污染城市大气;(3)图中显示水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位于城市的河流沿岸,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城市河道的治理也利于缓解城市洪涝灾害;(4)自然保护区位于河流上游,对下游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的作用;若被破坏,自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带来一系列问题。
答案:(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2)建垃圾填埋场:丁;理由: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 建垃圾发电厂:乙;理由:该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市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大气。
(3)发展旅游;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内涝。(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4)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频发;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14.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