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际政治法律环境
教学目的:本章了解国际政治环境的内容,掌握国际法律环境对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熟悉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角色、政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利益集团的作用、政府政策的作用、民族主义的影响、政治风险的影响及其评估与防范;熟悉国际法律环境的组成,熟悉东道国法律对制定营销策略的影响;熟悉国际商务争端的解决途径。
教学重点:熟悉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角色、政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熟悉国际法律环境的组成,熟悉东道国法律对制定营销策略的影响;熟悉国际商务争端的解决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国际法律环境对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熟悉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角色、政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本章考点
? 1 国际政治环境
? 2 国际政治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 3 国际法律环境
? 4 国际商务争端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 国际政治环境
国际政治环境:是指东道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国际市场营销的各种政治因素的集合,其内容主要涉及政府与政党体制、政府政策和政治风险。
政治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一、政府 1、基本定义
是国家的政权机关和执政机关,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和规范者的角色。 参与者的角色:占有所有权/购买产品 规范者的角色: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2、政府的类型
政府分为专制政府和议会制政府。专制政府分为君主专制政府和一党专政政府;议会制政府分为君主立宪制政府和共和制政府。共和制国家分为议会制共和国、总统制共和国
二、政党
政党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各种形式的统称。政党体制分为四种基本形式: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及一党专制。
三、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又称院外活动集团、压力集团,它是由社会上各行各业具有共同利益的人或对某些问题有共同看法和主张的人形成的集团或组织,以促使政府维护其切身利益或实现其主张为行动目的。属于公共利益集团的有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利益协会、绿色和平组织。
四、政府政策
企业到东道国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希望东道国经济政策环境满足如下要求: 1. 政策稳定、
1
2. 政策优惠、 3. 政策透明。
五、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指一个国家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经济,要始终坚待发展民族工业,保护民族利益与经济安全。民族主义是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营销一个重要的政治因素.
六、政治风险
1、定义:政治风险主要来自东道国未来政治变化的不确定性,是指因东道国各种政治力量使其商务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致使国际企业经营目标难以实现而产生的风险。
最严重的政治风险
2、主要类型:
(l)没收:强迫外国企业交出资产所有权,并且不给外国企业者任何形式的经济补偿。 征用:给予一定限度的经济补偿为条件,将外围企业的资产收归国有。
国有化:给予经济补偿为条件,将外围企业的资产收归国有,由政府接管经营。
(2)本国化:东道国政府采取措施约束和限制外国企业迫使其将企业控制权转到本国国民手中,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符合本国的利益。(外国企业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协调和妥协,是一种温和的政治干预措施,逐渐实现对外国企业的控制。)
(3)贸易禁运与制裁。(4)出口管制。(5)进口限制。(6)外汇管制。(7)税收控制。〔8)劳工限制。(9)政治动荡
3、影响因素
政治风险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
(l)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是指国际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所引起的政治风险的因素。这些因素依次为:
①企业的经营行为 。
②企业对东道国的贡献。 ③企业经营的本土化程度. ④子公司对母公司的依赖程度。
(2)企业外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是指国际企业外部能引起政治风险的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依次为:
① 东道国的国际关系。
② 如果跨国公司选择与母国国际关系密切的国家投资,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并且两国制定了保护双方企业权益的各种双边协定那么,该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就小。 ③ 东道国政治的稳定性
④ 产品在东道国的政治敏感度. ⑤ 公司在东道国的知名度。
一、国际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 1、专家调查法 2、实地考察法
2
3、利用驻外专家调查法 4、利用国际咨询机构法。
5、政治体制稳定指数(PSSI)法
二、国际政治风险的防范措施
面对国际政治风险,国际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对策,以回避、化解和降低政治风险,使其对国际企业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常用防范策略主要有: (1)回避策略; (2)保险策略.
(3)建立合资企业策略;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策略 (5)当地化策略;
(6)积极参与东道国经挤建设的策略。
三、为了防范政治风险,跨国企业通常采用当地化策略如优先招聘当地工人、利用当地资源生产、企业产品优先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对国际企业有影响的法律环境主要有国内法律、国际商法和东道国法律。
一、国内法律:
国内法律是指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本国制定的法律。 1. 出口控制
控制的类型主要有: (1)出口国控制。 (2)出口产品控制。 2. 进口控制
进口控制可以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进口配额等措施来实现。 3. 外汇管制
二、国际法律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用于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的总称,它规定了国家间的权利和义务。它由国际法或国际仲裁机构实施。
1. 国际条约:
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的协议、条例、规则等,用以确定、变更或终止其相互之间的国际商务关系。它只对签约国具有法律效力,赋予签约国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 国际惯例
国际惯例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特定内容的、反复使用的习惯做法和先例。
成文的国际贸易统一惯例是由某些国际组织或某些国家的商业团体组织制定的。国际惯例虽然不是法律,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参与国的法律一般都允许双方当事人具有选择使用国际惯例的自由,一旦双方在合同中注明采用某条国际惯例,该国际惯例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
三、东道国法律
3
1. 东道国的法律制度 (1)习惯法系
又称为不成文法系、普通法系或英美法系,源于英国的法律制度。它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以传统导向为主,重视习惯和判例,过去判例的理由,对今后的案件有约束力,就是所谓的先例原则。
(2)成文法系
又称大陆法系。成文法律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法典:刑事法典、民事法典和商事法典。 (3)神权法系
又称宗教法系,神权法是以宗教戒律为基础的法律。 (4)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区别
习惯法系国家认为在遭遇不可抗力时,双方可以不执行合同。成文法系国家认为,不可抗力不仅包括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而且还包括不可预见的影响和结果,使不可抗力的范围扩大了。
一、协商
定义:协商是指在发生商务争端之后,争端各方当事人约定在自愿互谅互让、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和合同条款的规定,通过友好协商,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商务争端的方案。
国际商务争端的解决,依据国际既例,首先采取的方法是协商 双方当事人应坚持的原则包括自觉自愿、平等互利、协商一致。 二、调解
调解是指在中立的第三方主持下,做各方当事人的工作,排解疏导,使各方当事人谅解让步,消除争端,达成协议。
三、仲裁
仲裁是指在国际商务争端发生后,当事人各方通过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商务争端提给仲裁机构审理和裁决,并自觉履行该项裁决所确定的义务的一种制度。 仲裁机构分为临时仲裁机构、常设仲裁机构
协商、调解、仲裁共有的特点是有利于维持当事人各方的友好关系。 四、诉讼
国际商务中,较少适用诉讼解决商务争端的原因: 1、可能对当事人各方之间的关系产生较大的损害; 2、可能会产生不公正的判决; 3、难以收到所判决的罚款; 4、诉讼耗时长,花费高;
5、诉讼使涉及的相关内容公开,不能保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