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活动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其活动教学理论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今天重新审视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对于改变幼儿园游戏活动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
(一)皮亚杰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活动理论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非常重视个体的活动(动作)在认识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知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知识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这种相互作用, 从主体能动适应的角度看,就是主体指向客体的动作、活动或行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摹写,而是要对它施加动作。“儿童的认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期的特征就是必须借助一系列本身独具的活动或行为模式,借助主体与客体间以一种浑沌的、未分化的状态为开端的连续不断的构造活动中去寻找这种平衡状态。”活动在儿童的智力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任何知识的构建都得要通过儿童的操作活动来获得,儿童离开了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就无法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构建。
(二)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
皮亚杰的活动理论特别强调儿童应当通过活动来建构形成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因此他主张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动作,要旨是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让儿童主动探索外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重新创造发明和理解事物。皮亚杰的活动教学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重视儿童的活动(动作)。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思维产生于动作(活动)”。他把活动看作是连接主客体的纽带,是认识发展的源泉,离开了动作,主、客体关系就无法产生,智慧也就无法形成。活动原则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要放手让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去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发展、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组织儿童的活动,指导儿童的活动,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教育应大力发展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而是主动自发参与的。“在求知活动中,主体是主动的……。”[1]儿童所获得巨大发展并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皮亚杰并不否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他强调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应该尊
重儿童学习的愿望,相信儿童自己动手的能力,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允许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包揽一切,相信儿童在自己动手、主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实审视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和最重要的存在方式。由于受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儿童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学习、轻游戏的现象。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儿童的学习压力过大,幼儿园游戏活动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
第一,游戏活动异化或缺失。
幼儿园中的游戏大多数时候充当了“配角”的角色,成为教师实现其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此时的游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工具性游戏占主导地位。 第二,儿童处于“被动”的局面。
儿童的游戏活动多由教师控制,幼儿园中儿童的游戏活动时间相对固定,活动的方式方法等并非儿童主动自发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儿童只能按照“被允许的方式”使用材料,开展游戏活动。
三、活动教学观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启示
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突出强调活动性和主动性这两个最基本的内核,强调二者互为前提,相互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幼儿园
游戏活动出现的问题,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对于改变幼儿园游戏活动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一)重视游戏活动
皮亚杰认为高度集中注意的活动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他主张让儿童通过参加活动,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真正的游戏活动具有其本体性价值,即儿童获得一种愉悦的情绪性体验,在游戏中,儿童整个身心达到一种自由与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教育开始的最佳起点,又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让幼儿游戏的理由不应该只是游戏能让他们获得知识经验,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应该是:游戏让幼儿从体验的意义上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有意义,因为他们与儿童的情感和精神建立了直接的联系。[2]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重视并精心设计能够引起儿童认知冲突的游戏活动,科学地组织与开展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性体验。 (二)儿童是游戏的主人
皮亚杰认为儿童所获得的巨大发展并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是一种能动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皮亚杰认为游戏能引起儿童认知上的冲突,引起最佳或最大限度的不平衡,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充分反映出皮亚杰的学习中学生主动性为先的思想。[3]因此游戏活动应是儿童积极主动地开展、创造性的开展的活动,
儿童可以灵活自由的转变活动内容与形式,并自主控制活动进程,自由进入、退出或停止活动,同时,伴随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扮演的并不是领导者和权威者的角色,而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为儿童提供主动、自发的学习的机会,选择一定的游戏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