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例驱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应用,掌握使用有关的CASE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建模,从而掌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构架、工作步骤和基本过程,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实施等实际问题初步能力[1-3]。本课程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主流分析与设计技术方法与手段,是我们主要的教学目的。 一、目前存在问题
1.学生缺乏兴趣。由于所授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此很多同学的开发能力有所欠缺,开发能力水平不足就引起对分析与设计的理解不足,使得许多同学对本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课程失去兴趣。
2.教材缺乏实践内容。目前教材上选择比较困难,有详细完整的案例不太多,很多教材上的例子都比较乱,不便于系统讲学和学生自学。
3.教学方法乏味。本课程共有36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每周上3学时理论,隔周上3学时实践。在理论课教学中只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参与,学生无法融入课堂。
4.实验内容不太明确。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选用Ration Rose
的CASE工具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但在《软件工程》课程上又使用VISIO工具来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我们的课程与《软件工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实践》一起以学生小组(5~6人)的形式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一个中小型信息系统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将三门课程的知识以分析与设计文档、开发软件产品、项目管理文档的形式),以期望学生团结、协作,完成软件开发应用的目的。但是学生小组人数比较多,部分同学不积极参与,主要工作全部集中在某一个同学身上等诸多因素,使实施效果未达预期。
二、以案例驱动带动课程教学改革
文献[5-8]从不同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全面改革,整个过程以实际案例来进行驱动,从而促进本课程教学上能够得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员。 本课程主要是希望以一个实际案例来驱进课程改革,案例来自于一个实际项目。整个实施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整个流程需要二次的课程实施,进行迭代改革。通过改革整个流程来对课程进行改革,从而达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1.使用主流的分析与设计工具,确定教学内容。我们深入软件企业,了解公司目前所用的主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工具。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在信
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上应该学习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大致上教学内容定位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侧重于UML的使用,与《软件工程》课程尽可能内容上交叉,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面向过程分析与设计)完全区别开来,并将运用一个具体的实际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几全阶段,以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类图等模型为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个大型的案例贯穿其中,通过例子就能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实验课上进一步实践应用,以所学到技能来完成课程大作业。课程大作业以答辩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各组互相评价,得到大作业得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动力。
2.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能包含更多的实用知识,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大多没有运用一个完整案例来进行整个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使学生学习起来较难应用其知识,我们将仔细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采用文献[4]作为主要参考资料。除了教材内容,我们将我们实际的案例进行补充,作为教学主线融合到教材中,使其成为实例,让学生更好掌握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角色模拟实验教学。通过对国内相关院校的调查,对本课程的实验环节设置总体分为两种方式:(1)分散式实验教学,实验时间分散于整个学期;(2)集中实验教学,即在理论课结束以后,集中时间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5]。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在实验教学环节也安排实际案例来进行,使得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并配合其他课程,以2~3人为一组来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课程大作业明确各人任务,以答辩的方式进行检查,同时考察协作与互助性;学生各组互相评价,得到大作业得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 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平时每次的实验以2课时的实验量来实际案例作为参考完成,然后以2~3人为一组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大作业在第2周就开始进行,分散到各周完成各阶段工作,在课程大作业中每个学生都担任各自的角色(可能需要身兼几职),分为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几个角色。我们将课程大作业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各个阶段需要各组学生提交结果,即需求分析文档(用例图、详细用例说明)、系统分析文档(使用顺序图、活动图等)、系统设计文档(使用类图、对象图等)和系统实现源码。分阶段对学生在小组的工作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追踪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避免个别学生不参与完成大作业。 大作业完成后采用小组答辩的方
法来进行评价结果,使用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向来进行评价得分,最后评分列为总成绩。
5.考试改革。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如果将理论考试成绩占非常大的比例并不特别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准备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传统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大作业与小作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笔试占总成绩的50%,大作业(含文档资料、PPT和答辩)占40%,平时(含小作业)占10%。在考核中,注重综合素质的测评,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三、结语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实际工作前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必须使用丰富的案例、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掌握核心知识。目前仍然需要老师继续完善课程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如何把案例更好地融合到本课程的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