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2 原电池 化学电源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一、原电池概念及原理 1、原电池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及判断
(1)具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 (2)具有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电路 (或在溶液中相互接触)。 (4)是否存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
3.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反应原理 电极名称 电极材料 负极 锌片
正极 铜片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电子流向 盐桥中离子移向 (3)两个装置的比较 Zn-2e===Zn 氧化反应 由Zn沿导线流向Cu -2+Cu+2e===Cu 还原反应 2+-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装置Ⅰ中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直接接触,易造成能量损耗;装置Ⅱ盐桥原电池中,还原剂在负极区,而氧化剂在正极区,能避免能量损耗。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子流向可用下列图示表示:
2+
【说明】
①在原电池装置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阳离子在正极上获得电子,通过电路中的电子和溶液中的离子的移动而形成回路,传导电流,电子并不进入溶液也不能在溶液中迁移。
②原电池将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一般将两个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写为相同,相加便得到总反应方程式。 ③阴离子要移向负极,阳离子要移向正极。这是因为:负极失电子,生成大量阳离子积聚在负极附近,致使该极附近有大量正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要移向负极;正极得电子,该极附近的阳离子因得电子生成电中性的物质而使该极附近带负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要移向正极。
④不参与电极反应的离子从微观上讲发生移动,但从宏观上讲其在溶液中各区域的浓度基本不变。
A Zn Cu 甲 乙
1mol·L ZnSO4(aq)
-阳离子 交换膜
1mol·L
CuSO4(aq)
-
【典型例题1】【安徽屯溪一中2016届第二次月考】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
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 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答案】C
2-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点评】在高中原电池部分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种类、电极反应类型
判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原理,关键是理解并掌握原电池相关概念,包括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的判断、离子的移动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交换膜和盐桥的作用,如本题中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需要理解并掌握。
【迁移训练1】【山东滕州一中2016届10月月考】依据氧化还原反应:Cu(aq)+Fe(s)=
2+
2+
Fe(aq)+Cu(s)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则关于该电池装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