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新人教版必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故选B项;题干只是提及月令知识的规范,未提及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排除A项;争霸战争出现在春秋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D项。

2.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解析:选C 从材料中“个体性质”“自垦田”,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发展,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自垦田”有所发展,不能得出井田制已完全瓦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提及牛耕的推广,但无法体现牛耕“已经普遍使用”,排除B项;材料仅有农业个体一种经营形式,不能体现个体生产成为主体,排除D项。

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 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

解析:选C 由图片信息可知,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体现,故选C项;人地矛盾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田庄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排除B项;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雇佣关系,排除D项。

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

1

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 )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 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

解析:选D 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贾思勰对农业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书与农业的关系,排除C项。故D项正确。

5.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 ( )

时间 地区 江南东路 两浙路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福建路 崇宁元年(1102年) 24.9 30.7 27.7 17 16 嘉定十六年(1223年) 27.9 32.9 37.7 22.5 25.4 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 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解析:选A 材料说明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长,这有利于提供劳动力从而促进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排除 B项;表格并没有提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问题,排除C项;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6.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这一规定( )

A.促进了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 B.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 C.加剧了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 D.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解析:选D 由题干材料可知,桑、麻、棉是必须种植的,明朝政府的这一规定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明初实行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

7.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 ( )

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2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

解析:选A 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可知增加了粮食收入,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选A项;“16世纪中叶”是明代中后期,排除B项;“玉米、番薯、马铃薯”是农作物,不属于农业技术层面,排除C项;“16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统治政策逐渐走向封闭,不再开放,排除D项。

8.《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 )

A.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 C.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

B.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 D.区域性经济竞争激烈

解析:选A 根据材料“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可知,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经营方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经济竞争,排除D项。

9.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 )

A.农业地位的下降 C.商品经济的发达

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 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

解析:选B 材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说明汉代民间纺织业有一定规模,故选B项;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这一地区手工业发展,不种植粮食,不能说农业地位下降,排除A项;“发达”说法不准确,可以说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排除C项;“开始”说法错误,由一个材料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D项。

10.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 )

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 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 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 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

解析:选C 由材料“家家纺织,赖此营生”可知,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故选C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有一定的发展,排除A项;由材料“家家纺织”可知,这是小农经济下的家庭手工业形态,不是专业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了“家家纺织”,没有涉及分工是否明确,排除D项。

11.据载:“明万历年间,在铁矿场中,有数百人在矿头指挥下进行生产,矿头并无地产,完全靠经营矿冶而‘享其利’,而矿夫则多为‘处州流民,少不下百,多则至千’。”这

3

一记载从本质上说明( )

A.矿冶业带动了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私营手工业被官府压制

解析:选B 材料不能体现矿冶业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明万历年间”“矿头并无地产,完全靠经营矿冶”“矿夫则多为‘处州流民,少不下百,多则至千’”说明雇佣关系已经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速度,故C项错误;材料不存在官营与私营手工业的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

12.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据此可知,西周( )

A.形成契约精神 C.履践重农抑商

B.规范商业行为 D.出现货币经济

解析:选B 西周时期由“质人”管理市场,并有制发买卖的契券,这便有利于规范商业行为,故选B项;契约精神是指商品交易中自然达成的契约精神,这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货币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排除D项。

13.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 B.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 C.市场秩序应得到法律规范 D.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

解析:选D 材料仅体现范蠡认为商品滞留与囤积的主张,未体现国家对食物的监察,排除A项;食物作为一项商品也属于交易范畴,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排除C项;材料“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说明范蠡主张商品不要滞留与囤积,说明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故选D项。

14.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解析:选C 据材料“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可知有利于西域经济的

4

繁荣,据材料“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可知有利于维持西域秩序,故选C项;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并非攫取经济利益,排除A项;“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有利于商业发展,不是抑商政策,排除B项;据材料“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可知没有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排除D项。

15.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 )

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 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

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 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这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的速度加快,故选A项,排除B项;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货币的作用提高,排除C项;根据材料“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可知,货币中介多样化,排除D项。

16.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 )

A.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 B.导致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 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 D.刺激农村商品生产发展

解析:选D 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人口向城市集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但城市人口比例高不会直接导致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不能直接体现农村劳动力的缺乏,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宋朝坊市界限的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另一表现,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

17.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 )

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 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解析:选B 由材料“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可知通过广告语积极参与商业竞争,故选B项;材料强调广告业发展的本质而非繁荣发展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强调私营手工业的激烈竞争而非地位的改变,

5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gjlo0kjib8c83h0epna2cg5h8inz6016a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