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 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 .《学记》 B C .《论演说家的培养》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 .杜威 B .斯普兰格 C .拉伊 D .赞科夫 3.
( )
.《论语》
D .《理想国》 ( ) 。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 ) 提出来的。
D
.赞科夫
目前我国教
A .赫尔巴特 B .布卢姆 C .凯洛夫 4.
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恒性 B .历史性
( ) 。 A .永
C .阶级性D .相对独立性 5.
A .学校 B .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 D .教材 6.
成长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
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 ) 。
( ) 。
A ?桥梁作用B ?关键作用 C ?主导作用D ?决定作用 7.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 .感知知识 B .理解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8.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班级授课制 B ?小组合作学习 C .个别教学D .现场教学 9.
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
。 。
( ) 。
A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
A .共产主义接班人 B .社会主义建设者 C .好公民 D .好儿童 11.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问卷法 D .实验法 12.
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
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 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 从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 。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 。
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
。
A .独立性 B .灵活性 C .自愿性 D .实践性
二、辨析题: 13?14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需要
来确定。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
1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 17.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
?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 ?
四、 论述题: 18 小题, 15 分。 18.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五、 案例分析题 19 ?20 小题,其中 19 题 10 分, 20 题 15 分,共 25 分。
19.在实际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 看待这一现
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20.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 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造房子, 造仓库, 造学校,
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 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A。 2.【答案】 C。 3.【答案】 D。 4.【答案】 B。 5.【答案】 D。 6.【答案】 B。 7.【答案】 B。 8.【答案】 A。 9.【答案】 D。 10.【答案】 C
。
11.【答案】 A
。
12.【答案】 C二、辨析题
。
13.错。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过分强调教师的
作用。
14.错。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 了教育目的也受
人的发展需要制约。
三、简答题 1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育。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 ②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③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 (1) 教师教的标准:
① 教学目的明确。 ② 内容正确。 ③ 结构合理。 ④ 方法恰当。 ⑤ 语言艺术。 ⑥ 板书有序。 ⑦ 教态从容自如。
(2) 学生学的标准:
① 学生注意力集中。 ② 思维活跃。 ③ 积极参与。 ④ 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17?①通过社区进行德育。
② 创办业余党校。 ③ 通过网络进行德育。 ④ 建立德育基地。 四、论述题
18.答案: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①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主。
②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 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③ 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 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 “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④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 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 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 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 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五、案例分析题
19.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
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
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 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 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对进一步学习
20.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
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 还可作防身的武器, 敲打的工具, 这样的发散 思维变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