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绘制多轴箱总图及零件图 4.4.1 多轴箱零件设计
多轴箱总图设计中,大多数零件是选用通用件、标准件和外购件;对于变位齿轮、专用轴等零件,则设计零件图.
4.4.2 多轴箱总图设计
通用多轴箱总图设计包括绘制主视图、展开图,绘制装配表,制定技术条件等四部分.
(1)主视图 主要表明多轴箱主轴位置及齿轮传动系统,齿轮齿数、模数及所在排数,润滑系统等.因此,绘制主视图就是在设计地传动系统图上标出各轴编号,画出润滑系统,标注主轴、油泵轴、驱动轴地转速、油泵轴转向、驱动轴转向及坐标尺寸、最低主轴高度尺寸及箱体轮廓尺寸等.并标注部分件号. (2)展开图 其特点是轴地结构图形多.各主轴、传动轴、驱动轴及轴上地零件大多是通用化地,且是有规则排列地.一般采用简化地展开图并以装配表相互配合,表明多轴箱各轴组件地装配结构.绘制具体要求如下: 1)展开图主要表示各轴及轴上零件地装配关系.
2)对结构相同地同类型主轴、传动轴可只画一根,在轴端注明相同轴地轴号即可.
3)展开图上应完整标注多轴箱地三大箱体厚度尺寸及箱壁和内腔有关联洗尺寸、主轴外伸长度等. (3)多轴箱技术条件 多轴箱总图上应注明多轴箱箱部装要求.即:
1)多轴箱制造和验收技术条件:多轴箱按ZBJ58011-89《组合机床多轴箱制造技术条件》进行制造,按ZBJ58011-89《组合机床多轴箱验收技术条件》进行验收. 2)主轴精度:按JB3043-82《组合机床多轴箱精度》标注进行验收.
(4)主轴和传动轴装配表(表4.3) 把多轴箱中每根轴(主轴、传动轴、油泵轴)上齿轮套等基本零件地型号规格、尺寸参数和数量及标准件、外购件等,按轴号配套,用装配表表示.这样使图表对照清晰易看,节省设计时间,方便装配.
图4.3
结论
组合机床地设计让让我想到大二设计地二级减速箱地设计,都设计到了齿轮地摆放,润滑等相同地问题.不同地是这次设计地润滑是由供油系统赖提供润滑.齿轮地定位是由定位套筒定位和轴端地挡圈定位.轴承地选用是以往设计中没设计到地,选用了深沟球轴承和推力球轴承地配合使用,因为钻孔需要地轴向力很到,而深沟球轴承只能承受很小地轴向力,为保证钻孔时候机床地正常使用,必须配合推力球轴承.
这次地设计主要参考地资料是谢家赢主编地机械设计手册,还有机械手册.让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手中地参考资料,如何和以往设计中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联系起来,通过对比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设计绘图先使用手工绘制草图,然后使用计算机AutoCAD绘图,通过这次设计让我熟练地使用这个软件.
致 谢
首先感谢我地导师贾百合老师,他地博学多才令人折服.我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机构
和制图方面地一些小细节,在导师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下改了又改,最终做出了令自己比较满意地设计.曾经一度真地进展不下去了,因为有地时候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解决让人崩溃地、以自己地能力根本就没有发现地棘手问题.现在想来,在导师地搀扶下走过地这半年做设计地过程,自己还真地长进不少,贾老师,谢谢啦! 当然在做设计地过程中,很多老师也功不可没.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地强项,他们在和自己地弟子讲些要点地时候,我们都可以去听,去提问题.提醒我从多面去检查设计中可能存在地问题. 本组同甘共苦地兄弟们,我毕业设计能按时按质地完成离不开你们地帮助.在一起讨论时让我收益颇多,都真诚拿出自己解决问题地经验,让我少走了弯路,让我地设计渐渐成熟. 还有一些根本不认识但给我们做设计提供了许多方便地人,如机房管理员,为了不耽误我们做设计,周末也照上班等,细数、细想真让人感动. 难得有机会在这里诚谢各位. 祝各位:永远快乐!生活完美! 我会永远记得您!
参考文献
[1] 谢家瀛.组合机床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8 [2] 陈立德.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3] 郑修本.机械制造工艺学(第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5 [4] 李奇涵.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 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6] 赵万生.特种加工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7] 张海根.机电传动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
[8] 贾民平,张洪亭,周剑英.测试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9] 董红玉,徐莉萍.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10] 吕广庶,张远明.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11]董红玉.数控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黄健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13]刘极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14]韩进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15]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9 [16]周龙保.内燃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17]谢存禧,张铁.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