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教育不仅要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学技术进行激烈竞争和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1 做好课前反馈,选择好学习起点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运用前馈信息。
运用前馈信息,是指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即学生已具备哪些基础知识,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尤其是选择好学期的起点,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在上课之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小统计时:我根据前馈信息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统计知识,但如果从课题入手,问学生什么是统计时,学生摇头不知道,如果换个角度问学生,你是否了解你们小组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喜欢吃香蕉的有几人,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于是,我就从统计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引入学生兴趣,高涨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
小学生创新的萌芽是极其稚嫩的,有时候是不经意的流露,有时是从错误或怪异的答案中体现出来,更多的则是在自由自在的空间中发挥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
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流。例如,谁想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你回答的真好,不要紧张,慢慢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话虽简单,却消除了学生心中的胆怯和隔阂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3 提供良好的参与机会,是学生学会创新
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系统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教学经验,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却是新知识,是未知的,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学会创新。
3.1 提供探究材料,让学生再动手操作中,发现新知。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加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改变学生的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通过剪、拼,把四边形合成一个长方形, 是学生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从而获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后再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都能主动的动手操作,获得新知,这样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引导学生在合作谈论中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小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争强好胜,教师提出一个小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引起争论,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办法。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的思想,倾听他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帮忙,还可以使学生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例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书本上只介绍了一种口算方法,在实际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索。36+27的口算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都合情合理,有的方法甚至连老师都未曾预料到。 30+20=50 6+7=13 50+13=63 3+27=30 30+33=63 4+36=40 40+23=63 36+30=66 66-3=63 40+27=67 67-4=63
还有一个学生提出:36是4个9,27是3个9,7个9是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