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兴隆二中 付艳荣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学生以分组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方法,以多媒体辅助,不断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改变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分为体验溶液和认识溶液两大部分 环节一:情境创设

用投影展示几种溶液,分别是:红色的眼药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淡黄色的橙汁,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无色的氯化钠溶液,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有趣的观察并回答。(它什么是液体?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用途...)紧接着投影展示大海的图片,提问:海水是纯净物海水混合物?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海水和这五种液体都是溶液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投影的放大作用使全体学生均能看清展示的液体,同时用美丽的液体颜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开拓学生思维。 环节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溶液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实验】将蔗糖和食盐分别加入到盛水的小烧杯中,搅拌,观察溶解这一过程。 然后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教材26页至30页内容,结合下列问题自学溶液的概念。

1、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烧杯里都有什么物质?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糖水的每一部分的甜度一样吗?配置好的糖水,在没有外界条件的干扰下,蔗糖和水能分开吗?

2、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3、你能说出刚才展示的五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吗? 【教师精讲】

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完全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能力提高】投影展示四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概念。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结合事例及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 1、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2、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吗?

3、40毫升酒精与60毫升水混合一定能得到100毫升溶液吗? 4、盐水和糖水混合还是溶液吗?

【设计意图】蔗糖、食盐是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设置学生自己动手配制蔗糖、食盐溶液,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溶液形成过程,分析溶液特征,目的是为溶液概念的建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由点到面,由一般到特殊,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 【问题创设】食盐“消失”了,为什么?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该现象? (二)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小组讨论】先让学生阅读教材26页内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最后教师通过微观动画模拟食盐溶解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提问,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最后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模拟动画帮助同学理解溶解的过程,从而突破了难点。 【问题创设:】物质的溶解性跟那些物质有关系呢? (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演示实验】演示高锰酸钾和碘在水和汽油中溶解的对比实验。

【学生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演示实验】向高锰酸钾水溶液中缓慢加入酒精,观察是否分层?震荡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精讲】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景创设情景,通过演示实验进行对比,学会运用准确的

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并能得出结论,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疑】(1)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 (2)洗涤剂为什么能除油污? (四)探究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学生实验】在2支中分别加入2~3ml的水和植物油,观察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几滴洗涤剂,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再观察。各小组完成实验后总结实验现象。

【教师精讲】教师举例讲解什么是乳浊液和乳化现象以及乳化与溶解的不同点。 【集思广益】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设计意图】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定义,同时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乳化这一概念,并共同讨论,再结合教师的精讲,从而突破了难点。 【问题创设】: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形式有几种? (五)探究溶液的分散形式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1页资料卡片,思考:你会判断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同时跟进习题巩固。

【跟踪练习】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植物油 B 泥土 C 食盐 D 面粉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学会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得出判断方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六)溶液的作用

【情境创设】近段时间,由于天气寒冷,不少同学患了感冒,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们到医院及时就诊。假设你是医生,请你为他们开出治疗方案。医生为他们开出的治疗方案是吃药或输液,以上治疗方案最及时的是哪一项?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回

答,引出溶液的用途。紧接着教师展示生活中、工业、农业、医药等溶液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溶液的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中的一个常见事例及展示一些溶液图片,让学生们感觉到化学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了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环节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环节四: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化合物 D.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2、以下所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香油 B食盐 C白糖 D 食醋 3、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经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C.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4、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5、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6、关于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 B、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有蔗糖析出来

C、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 D、蔗糖分子均匀的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题组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呈现液态 B、当水分不蒸发时,溶液不管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分离出来 C、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稀盐酸

3、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洗发液洗头发 (3)向静

C中滴入几滴洗洁精,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段

是 ,

是 。

C、用稀硫酸除铁锈 D、用盐酸除水垢 4、 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植物油 B、酒精 C、食盐 D、面粉 5、、下列液体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石灰水

6、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⑤ 7、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生理盐水 碘酒 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8、某学生在做探究“水和植物油能否互溶”的实验,其主要步骤为:A、取一支试管,倒入一部分水;B、再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植物油;C、振荡,观察现象;D、然后向C中加几滴洗洁精,然后振荡,再观察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油滴入水中,如果不振荡,液体是否分层? (

2

C

是 ;

是 。

(4)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

【拓展延伸】

家庭小实验:根据生活经验,你有哪些办法可以提高物质的溶解速度?用食盐做溶质,水做溶剂,玻璃杯做容器,设计家庭实验,说明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并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 2、乳浊液──洗涤剂、乳化功能──清洗油污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兴隆二中付艳荣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是一节课前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geuw63sce0cqsj0v4x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