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生态系统学术研究脉络:995年~(全文)
[摘要] 本文沿着国内企业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历史主线,综述了1995年~2007年国内社科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着重揭示了以往学术研究的主题和主要脉络,最后给出了笔者的个人看法。 [关键词] 企业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综述
所谓企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这种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成员。有机体成员还包括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风险承担者。
自从James Moore在“掠夺者与被捕食者:新竞争生态学”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学者开始渐渐加入到于对此问题的探讨中来。目前企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将基于时间的推延为线索,通过对这些文献中研究主题及主要观点的梳理,得出一个关于企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脉络。 一、发表论文的概况
笔者以企业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为搜索词,按“篇名”对CNKI全库进行搜索(数据采集时间为2008年10月)发现:1995年之前未见有关于企业生态系统或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文献发表,1995年~2007年,共发表相关文献93篇,其中学术性论文71篇,1995年~2007年论文发表数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数量大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5年到2001年,企业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这7年间,总共只有5篇学术性论文发表;直到2002年,国内学者才逐渐意识到研究企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但是从发表论文的数量上来看,从2002年到2004年依然属于研究的起步阶段。从2005年开始,关于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发表的论文数量明显大幅度增多,大量学术论文的问世意味从2005年到2007年的研究成果比较显著。
二、历年研究的主题、演进脉络
1995年只有一篇对企业生态系统进行探讨的文献。复旦大学的王方华分析了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态特征,将企业内部生态系统生存发展的三大机制总结为企业效益机制,企业竞争机制和企业平衡机制。
1996年和1997年均未见有关于企业生态系统或商业生态系统方面的学术性论文发表。 进入1998年,学者们开始关注如何构建现代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例如,昆明理工大学的许亮和王若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建立的环境,指出一个成功商业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核心技术,规模经济,全面体验和持续创新。
1999年的研究侧重于探讨知识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传播和转移。上海同济大学的张杰提出了在全球商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条“知识链”,其中包涵了知识从产生到驱动经济增长的全过程;指出全球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知识链包括4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节即知识源、知识网络、知识驱动、竞争优势的取得。
2000年,学者们开始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考察,例如,杭州商学院的李怀政考察了连锁超市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创新,他认为连锁超市得以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现代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这是国内学者应用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去研究实际经济问题的首次尝试。
2001年的研究较之以往从深度上又进了一步,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山西大学的梁嘉骅等人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企业生态系统进行探讨,指出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看,企业生态系统属于开放的复杂系统,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必须依靠复杂性科学。该文为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指明了方法论上的方向。
从2002年开始,企业生态系统开始引起学界较大关注,相关的学术性论文发表数量明显增加,研究方法也开始转入初步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例如,北京工业大学的赵红等人构建了企业生态系统模型;指出生态系统在演替过程中有两类因子在起作用,一是利导因子,二是限制因子,在企业环境分析上需要着重解决的是起显著作用的限制因子。
进入2003年后,学者们开始初步尝试企业生态系统和其他领域的结合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吴忠等人用企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了供应链的运作管理。结合性研究论文的出现标志着对于国内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在深度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4年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潘军,黄昕从集成化特征入手,对商业生态系统观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相似性进行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观点的内在耦合。武汉理工大学的桂萍,高维义研究了企业生态系统时代企业竞争战略的特点及规律。从该年的研究来看,运用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来分析供应链管理成为热点,这表明学界已经意识到商业生态系统的真正核心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
2005年的研究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峰期,学术性论文发表数量剧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范保群以竞争方式演变为立足点,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方式对企业、国家产业规划、技术标准政策的有关影响。重庆交通学院的张炎炎等人对企业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化过程、自组织机制和竞合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金萍等人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时代企业规划竞争战略的步骤。这些高质量学术成果的涌现标志着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正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2006年和2007年的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数量进一步大幅增长,延续着企业生态系统作为学界热点的趋势。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范保群通过对竞争环境和传统竞争战略分析框架的回顾,提出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分析框架。华南理工大学李玉琼探讨了如何对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并从功能、平衡、价值增值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方法。纵观2006年和2007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这两年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探讨,以及网络环境对企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这也基本代表了未来学界对于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
回顾这十多年来的研究文献,整体来看我国学者对于企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发表了一批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其中涌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如华南理工大学的李玉琼、山西大学的梁嘉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范保群等人,在此领域内我国已实现了一定的理论积累。
同时,通过文献的回顾我们也不难看出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现阶段研究仍多数停留在分析基本机理和表象上,而缺乏对企业生态系统深层次的内部运行机制的研究。
2.绝大多数研究均属于定性理论的探讨,定量研究则显得比较薄弱,实际调查研究、个案分析和博弈分析还很少见。
3.目前理论研究的深度距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贴近,关于企业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成果比较少。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加强定量研究、实际调查研究,并注重从生态学、复杂系统科学角度进一步发掘企业生态系统深层次的演化规律,以及探讨衡量企业生态系统某些特性的指标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方华:企业生态系统初探[J].上海管理科学
[2]许亮王若:谈现代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3]张杰: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知识链[J].《决策借鉴》
[4]李怀政:我国连锁超市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
[5]梁嘉骅范建平葛振忠:知识社会的企业生态系统复杂性[J].决策借鉴
[6]楼园赵红: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及非生物环境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7]吴忠欧阳剑雄康光毅: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生态系统与CRM、SCM的外部整合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8]黄昕潘军:论集成化在商业生态系统和供应链中的耦合性[J].经济与管理 [9]桂萍高维义:企业生态系统时代的竞争战略[J].科学技术与工程 [10]范保群: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方式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
[11]张炎炎张锐:企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12]张金萍周游: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竞争战略[J].管理世界
[13]范保群王毅:战略管理新趋势: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 [14]李玉琼:企业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探析[J].当代财经
国内企业生态系统学术研究脉络-995年~(全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