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以功能意念为纲而编写的JEFC,SEFC教材突出了交际,因此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怎样进行文化教学呢?笔者拟就个人的学习心得和教学体会,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1.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依的,两者息息相关。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一种语言中凝结着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点。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比如英美人士很爱狗,因为狗既可以用来看门打猎,还可以作为人的伴侣宠物。人们从狗的身上可以看到上帝的影子。即利(dog)倒过来写,就变成\上帝)\了。在英美国家不乏狗商店,狗医院,狗旅馆,狗美容店。如果你在英美人家作客,大谈吃狗肉的乐趣,主人会感到扫兴。英语中常有用狗来指人或事,但并不含有贬意。例如:a top dog(优胜者),Love me, Love my dogs (爱屋及鸟), I am an old dog( I’m an old and experienced man.)\中国人却相反,视狗为卑败的动物,在汉语中,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例如:狗仗人事,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等等。
这正如Schumann所说的: second language is just one aspect of accultura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accultur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at the degree of the former will control the degree of the later.”
2.从语言学角度来看 著名语言学家Robert Polize在佐治亚大学所作的关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报告中说:“如果我们在教语言的同时而忽略了文化的涵义,我们则是在教毫无意义的符号,或把学生捆在错误的意义上”。现代语言学也告诉我们: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
一是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对语言、词汇、语法的掌握;二是社会语言能力(Socio -linguistic competence)或称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知道什么场合,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不能讲什么,即语言的\得体性”(propriety).例如中国人崇尚谦虚,向以谦恭为美德,在回答别人夸奖时,常用\自谦式”,而英美人则主张:\policy。常用“感谢式”或据实而告。如用“自谦式\去回答英美人的赞赏,非但“不得体”,相反会造成误解,甚至形成尴尬局面。可见“社会语言他力是多么重要”。心理语言家认为,人们学习母话是自然获得的,在获得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微获得社会语言能力,这两种语言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中国小孩对客
人说:“叔叔,阿姨慢吃,”英美小孩则对客人说:\这也就是说,当孩子们在学会了怎样说的同时,也就学会了怎样用。而我国中学生学习
外语是在习得母语基础上起步学习英语的, 完全是一个了解的过程,他们学会了怎样说,未必就能做到使用得体。况且从学校到家庭都使用汉语,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形成学习上的负迁移。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母语优势,适当地进行汉英文化差异的比较。尽可能多地产生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否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就形成空谈。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英语的文化因素教学。
3.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情况来看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是“语法翻译法”,五十年代起又受前苏联”自觉对比法\的影响,英语课主要作为知识课来传授。后来又提倡\结构法”,注意到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这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治聋、治哑的一大进步,但语法、读写等方面统统被淡化,过分倚重于刺激(Stimulus) ,强化(Reinforcement)将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语言学习中的认知作用。不过这种教学方法并未能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它很快就被应试教学,题海战术所代替。推行新教材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已逐步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响\素质教育\转变,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主要使用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侧重于听、说、读、
写的教学,但却忽视了一个对提高交际能力起重要作用的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虽然新大明确指出:“通过英语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扩大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也有助于他们从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但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法下培养出来的,对于“文化教学”几乎一无所知。 因而也就谈不上去钻研它、实践它,更谈不上重视它了。然而这套新教材一开始就生动地体现了文化因素。比如第一册第十六页中的对话,“How old are your ?”“Ah,it’s a secret.”中国人遵老爱幼,见面打听年龄很平常。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这是因为西方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永远年轻漂亮,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的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生学习\old are you? \时,还要告诉学生这句话何时用,对谁说,对小孩儿,对学生是可以说的,但要想知道成年人的年龄,特别是女性,你应该故意把她的年龄说得小一些
\look very beautiful and young.\她会感到自豪和欣慰,并愿意和你继续交谈下去。语言的使用是受文化制约的,民族与文化好比外语学习中的密码,只有破译了这个密码,外语才能起到国际交流的作用。章兼中教授指出:“外语教育既要掌握外语的能力,也要了解所学的外语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信息——”纵观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过去和现在,对照新大纲的精神,这番话对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二、怎样进行文化教学
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符合语言教学本身的规律,随着新大纲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语言的功能了交际理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广泛地付诸教学实践。只有在教授概念的同时,注意文化的导入,使文化导入与英语语言教学同步,互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适应中学新教材的教学,英语教师必须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平时要认真积累
文化的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平时要认真钻研一些有关的文化专著。从外语教学功能角度看,文化背最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mformation);另一类是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掌握了有关的“知识文化,对扩大知识视野、透彻理解教材内容、讲透课文有很大裨益的。“交际文化”至少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类是直接反映社会文化习俗的交际用语,如打招呼、问候、致谢、道歉、谦恭、求助、询问和交际方面的称谓、礼貌用语等,另一类是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的词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新教材突出了交际,所以对于“交际文化”这一类背景知识更需系统掌握,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例如中国人一见面就习惯于问:“你去哪儿了“吃饭了没有?”“ 忙吧!”,有时还问“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但英美人对此十分忌讳。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除了阳光和风,他人不得推自人内。个人的事也是这样;即使无意触及也会认为你在用另一种方式人侵犯他的城堡。这在英语中叫做“隐私(Privacy),”,凡是有关年龄、婚姻、收支、行踪、信们均属个人隐私。比如,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不善言谈,在火车上,大多都是各自读各自的报纸,但如果你对他说: “It’s fine day,isn’t it?”He, says:“But it was cold yesterday”. You say :“T think it will be warmertomorrow
.”这样一来一往,很快你们就成了朋友。也许由于英国天气多变和多雾的缘故,英国人特别爱谈天气。当你说天气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好,爱屋及鸟,所以觉得你很友好,可爱,于是很愿意和你交谈。因此,我们应当遵循英美人的习惯,从天气入手而进入谈论正题,以免犯忌。在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这一意识, 每天课前故\on duty today?\的训练,让学生谈日期、天气等情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天气情况的说法,用时能脱口而出。所以,了解英美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特点及心理特点,对于学好英语,运用英语进行正确的交际是很重要的。
2.课堂上要积极实施
中学课业负担重,英语课教学时间紧,花专门时间进行文化敏学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责在留心挖掘,捕捉\战机”, 巧妙地将文化教学融合,渗透于语言教学之中。课堂内设置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该词汇时进入实际情最操作。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学生把自己既置身于英语语言中,也置身于英美文化中,反复进行练习,从而掌提该间的社会文化意义。如在教学生“Hi ”这个问候语中,我们可以设置几个不同的语境:(1)亲密朋友之间的问候;(2) 对长辈,自己尊敬的人的问候,(3) 陌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时的问候。通过对不同语境的操练、对比,使学生明自了“Hi”这个问候语比较随便,一般用于熟悉的朋友,亲人之间等一些非正式场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置文化教学于不顾,只是提炼其中的语言点,语法点,句型结构进行讲解和操练,无疑在走“语法翻译法*,单纯“结构法”的老路,是不可能达到新教材的教学目标的。课堂上的文化教学还可辅之于“行”,这就是体态语(Body Language)。表情和动作是体态的主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新教材的教学尤其如此,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听、说、读、写、唱、画、表演,”七项基本功, 甚至说
\English teacher should be mad in English class.\例如教tall, short 可伴以手势,教happy, angry可辅以表情,教drives,kick push可伴以动作,教短语switch on/off 可顺手打开教室里的电灯。教stop talking/keep silent可竖起食指置于双唇之前。面对正在朗读的学生,教师做出上面的动作,朗读声便会嘎然而止,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美国语言学家Admas在著作\Silent Language\中这样说:“无声的语言所显示的意义有时要比有声语言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所以体态语(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具有的魅力有时是有声语言所难以比拟的。既然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体态语当然也与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息息相关。例如“耸屑(shrugging)伴以摇头的动作,英美人往往表示“I’ve got no idea about it””It’s nothing to do with me .”将大拇指与食指连成圈圈表示“OK”,将食指和中指叉开组成“V”表示“Victory”,但必须手心向上,如果手心朝下英美人则认为是”唤狗\了。会引起对方的恼怒。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将这些体态语教给学生,并身体力行,便会声情并茂,起伏多变,渲染课堂的英语气氛,既开阔了他们的文化知识视野,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3.课外要不断强化
课外活动历来悬课堂教学的补充。就文化教学而言,课外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对营造英语文化的外部环境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可以用报纸、广播、晚会介绍英语文化知识,使文化教学具体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的英语文化知识,设置不同的文化语境以及参加各种英语活动等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是文化载体”的真正含义。 4.练习中有机神进
练习和测试题当然不必另列文化的内容专项,但可结合教学实际,在有关的题目中进行渗透,例如选择题:What should you say when you are being introduced
A: Glad to have met you!
B:How do you do? C: How are you? D: What's your name ?
这样既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考查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可 谓一举两得。
入乡随俗,要学好英语就必须尊重人家的生活习俗及语言习惯。因而,英语中的文化教学是现行中学英语教学法中急需解决的课题,也是一难题,但只要我们潜心钻研,认真探索,就一定能融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了解英语的原貌,领悟英语的真谛,从而发挥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