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土地生态建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土地生态建设

各位来宾、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邀请来自中外土地工程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古都西安,相约灞柳河畔,利用“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第二届)大会”契机,继续共商污损土地治理和土地生态恢复的经验与技术。于去年此时,在“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首届)大会”上,中外专家共同发出了《成立“国际土地工程学会”倡议书》的强劲声音,并一致同意签字通过了《土地工程和土地生态化发展西安宣言》,达成共识是:土地工程才是改造和提高土地质量的必要手段,土体有机重构是土地工程学科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污损土地再修复,缓解人地矛盾,为人居环境和作物生长提供“健康”的土地,终极目标是追求生态和国土安全,人地和谐。今年,我有幸再次受邀参加第二届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大会,主要想借此谈谈在污损土地修复方面的一些见解,同时也很期待能在此次大会上听到有关土地生态和污损土地修复治理的新技术、新想法,加快技术手段及政策方针的有效落地。

一、污损土地与污损土地修复现状

土地资源是财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拥有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无不是拜大地母亲所赐。

但是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诸如垃圾围城、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毁田挖沙、工矿用地占用与毁田、矿区沉降等,土地污和损的问题在世界各地日益凸显,加剧了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分析发生这些问题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性损毁土地,也有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的,诸如有污染物的处置不当和随意排放造成的土地污染,基本建设用材毁田、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毁田等,土地污损问题不仅以前和现阶段存在,将来也可能存在。土地污损严重威胁着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给全球73亿人口带来了巨大的生存风险。

污损土地是指由人类活动 数土地资源状况仅为一般、较差或很差,而且更多实例显示,现在土壤条件与生产力恶化的状况超过其改善的速度。土地污染也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和建设用地的安全隐患,土地中遗留的各种污染问题将对城市建设和人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欧美国家开展污损土地治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污损土地治理修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相对而言,我国在土地生态和污损治理与管理、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因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逐年增多,更加引起了人们对

土地安全重视。我国自2005年起,启动了拉网式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及其预防措施的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农业用地进行调查;2008年,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初步建立了土壤环境监测网络;2016年,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以此为代表的一系列法规标准的落地施行,对我国未来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依土定用、土尽其用”的风险管控技术、原位修复技术、综合集成技术、土水共治技术、基于设备化的快速修复技术将会是污染场地修复的主流趋向;去年10月,以“中国棕地污染和环境治理”为主题,在北京召开了“2016(首届)中国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未来绿色可持续性理念将贯穿污损土地修复活动的全过程。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科技部“863”计划、环保公益性科技专项等项目,重点支持了重金属、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石油等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研究,并开展了一定范围的示范验证工作;在“十二五”期间,科技部“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启动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示范”重大项目,推动了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创新。一批自主研发的土壤修复技术开始进入工程示范阶段,一批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修复材料也开始在使用,一批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和污染地块修复工程项目开

始启动,从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咨询机构、专业修复和配套服务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土壤修复产业和市场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新兴的环保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的增长点。

二、污损土地修复的政策导向

国家在污损土地治理方面,综合发达国家治理经验,总结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划定了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限制城市扩大对耕地的占用和毁坏;二是通过财税政策等优惠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保护与修复;三是注重污损土地治理与开发全过程公众参与,建立污损土地数据库,定期公布污损土地信息,调动各利益相关方面的参与积极性。根据这三大特点,将采取5大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

一是编制形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明确提出土壤污染防治要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基础,坚持源头严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做到2024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二是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类型(例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土地污染的认定部门等做出明确的规定,通过责任的设定防范,约束人们污损土地的行为。直到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各地可结合实际,也要研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

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在现有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更好的结合实际,研究相应治理措施。目前已初步形成总体实施方案。

四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及时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推进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推动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实现全方位系统综合治理修复。

五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国家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防止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国家在做好这5项措施的同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

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土地生态建设

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土地生态建设各位来宾、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邀请来自中外土地工程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古都西安,相约灞柳河畔,利用“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第二届)大会”契机,继续共商污损土地治理和土地生态恢复的经验与技术。于去年此时,在“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首届)大会”上,中外专家共同发出了《成立“国际土地工程学会”倡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g7f19ugoe9pg7z7hdvh6c4rp7oypx00sr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