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理想成分 B. 价值成分 C. 情感成分 D. 理性成分 E. 认知成分
74. 教师的工作具有( )
A. 长期性 B. 复杂性 C. 特殊性 D. 优越性 E. 多面性 F. 延时性
75.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包括( ) A. 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 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C. 罢免校长
D. 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76. 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的区别是( ) A.试误是顿误的前奏 B.顿悟是试悟的结果
C.试误发生在学习过程的早期 D.顿悟发生在学习过程的中、晚期
77. 教学中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有( ) A.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有理有据的争论 B.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C.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D. 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能力,使之养成读书的习惯 78. 教学中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有( )
A. 讲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B.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C. 对谈话的内容、提问的对象等作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D. 所提问题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当,富有启发性 79. 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 )
A. 责任与义务 B. 教育与被教育 C. 管理与被管理 D. 监护与被监护 80. 奥苏贝尔等通过研究几何问题解决,提出一个问题解决模式,这一模式表明问题解决要经历的阶段有( )
A. 检验 B. 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C. 填补空隙 D. 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 二、是非题(共20题。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填涂“√”,错误的填涂“×”) 1. 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 ) 2.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在于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 ( ) 3. 教育评价依据其评价主体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 ) 4.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前提。 ( )
5.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
6. 中等难度的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度最大。 ( ) 7.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条件性知识。 ( ) 8.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 ) 9. 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 ) 10.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早。 ( )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 12.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 ( ) 13.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 )
14.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 ) 15.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 16. “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都是注意的外部表现。 ( )
1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 )
18. 教学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 ) 19.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 )
20.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 ( )
历年教师公招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制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 2.C【解析】教学认识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 3.C【解析】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B【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5.D【解析】1902年制定的“壬寅学制”,也称《钦定学堂章程》,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6.D【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能否建立起一个学风浓,班风正、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班级是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
7.D【解析】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影响下,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并把在动物学习实验研究中所确定的一些规律,用之于教学,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这些曾得到广泛的支持。
8.A【解析】无论在古代的东方,还是在古代的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制。 9.D【解析】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10.B【解析】社会规范的遵从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者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者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现象。遵从可以分为从众和服从两种类型:从众是指主体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主体对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 11.C【解析】长善救失出自《礼记 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12.A【解析】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13.A【解析】素质教育是指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的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14.C【解析】孟子的“性善论”属于内发论的一种,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5.C【解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想问题的习惯。 16.A【解析】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作为班主任首先应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17.A【解析】大小恒常性也称大小知觉恒常性。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视象大小而变化,它趋向于保持物体的实际大小。大小知觉恒常性主要是过去经验的作用,例如,同一个人站在离我们3米、5米、15米、30米的不同距离处,他在我们视网膜上折视象随距离的不同而改变着(服从视角定律)。但是,我们看到这个人的大小却是不变的,仍然按他的实际大小来感知。 18.B【解析】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动机分为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长远动机
一般来自对活动意义的深刻认识,它持续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不受外界偶然情境变化影响,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短暂动机常常由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所引起,它只能对个别具体活动一时起作用,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影响,而且不够稳定。
19.A【解析】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
20.C【解析】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
21.D【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2.C【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23.C【解析】略
24.B【解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动力。
25.B【解析】一般来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一个学生身上,主导性学习动机只有一个,而辅助性学习动机则可能会有一个以上,并且这些辅助性学习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都不会是-样的。
26.C【解析】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等级。
27.B【解析】目的和认知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两个重要中介变量,所以称他的学习理论为认知-目的说。
28.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通过胜任某些活动而获得的尊敬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目标是获得某种地位。
29.B【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思想品德也只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30.A【解析】学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或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离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31.B【解析】“随机应变”反映了思维的灵活性。 32.C【解析】奖惩属于品德评价法
33.B【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
34.D【解析】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35.D【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地认识。科学家通过观察动物这个媒介来认识地震,所以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 36.C【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37.C【解析】口耳相传是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 38.B【解析】“先行组织者”概念由奥苏贝尔提出,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褶关联。 39.A【解析】练习是技能学习的最基本条件。
40.C【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41.B【解析】红绿对比,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42.B 【解析】认知结构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43.A【解析】“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44.B【解析】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45.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颁布最早的教育法律。 46.C【解析】不可遏制型对应于胆汁质。
47.D【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48.B【解析】这体现了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原则。 49.B【解析】少年期被称为“危机期”,也叫作“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50.D【解析】读议讲练法,又称八字教学法,是上海育才中学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多项选择题
51.ACD【解析】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法。
52.ABCD【解析】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一、整体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二、个性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特定的指导思想、特定的教学目标、特定的进程、特定的适用范围;三、简明性教学模式都以精练的语言、明确的符号或象征图像来反映和显示其本身的结构、过程和操作程序,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四、操作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操作程序,便于把握和运用。 53.BCD【解析】学校德育的功能包括: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 54.CD【解析】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
55.ABC【解析】教师指导、学习材料特性、媒体来源都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认知结构属于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
56.AB【解析】学习动机两个基本构成部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57.BDE【解析】教师的威信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
58.BCD【解析】传统的迁移研究是比较宏观的、粗线条的,现代的则是比较微观的,细致的;现代迁移研究较重视认知特性的探讨;传统的迁移理论对迁移研究无实质性进展,现代迁移理论促进了迁移研究的深化。
59.ABD【解析】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领会、巩固与应用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 60.ABCCD【解析】行政复议和申诉属于法律救济的行政渠道,调解和仲裁属于法律救济的其他渠道。 61.ABCD【解析】教师的形象塑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表形态;②、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③、语言: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情绪合理等,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④、礼仪:包括称谓、交谈、聆听、服饰、介绍等,是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62.ABC【解析】班杜拉提出的三种强化是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63.ABCD【解析】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64.ABCDE【解析】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学生享有的权利的包括:受教育权;安全健康权;获得公正评价权;申诉权;监督权;参与管理、活动权;隐私权;通讯自由权;财产权;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权利。
65.ACDE【解析】问题解决的阶段一般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66.ABC【解析】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67.BCD【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8.ABCDE【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七大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9.ABC【解析】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
的一切特征的知识;二、有关任务的知识;三、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
70.BC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是否实行义务教育、是否确定重点学校、教师的任免等。
71.ABCD【解析】学校文化的功能包括:导向、约束、凝聚、激励。 72.AC【解析】根据监护设定的方式不同,可以把监护分为法定监护、指定监护、遗嘱监护和委托监护。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
73.ABCE【解析】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分解为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和认知成分。
74.ABEF【解析】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面性、自觉性、创造性、延时性、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等特点。
75.ABD【解析】教代会根据国家的法则、政策以及上级主管机关的指令,行使下列职权:一、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学校的办学方针、 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教职工队伍建设和其它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二、讨论和通过由学校行政会提出的岗位责任制方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每学年教职工工作分工方案,教职工奖惩办法以及其它与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并作出相应的决议。三、审议和决定教职工住房分配方案,教职工集体福利基金使用方案,每年学校职称岗位设置方案,补缺评聘工作方案和其它有关教职工集体福利的重大事项并作出相应决议。四、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在听取学校各位行政领导述职报告后,民主评议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并可根据其任职期间的业绩进行表扬或批评,并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奖惩、任免的建议。五、教代会根据代表们的要求,可行使质询权,各处、 室和各级领导干部应作认真地回答,但质询的问题可先提交有关人员作必要的准备。六、评议非教学人员及非统考科目教职工工作业绩。
76.ABCD【解析】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的区别是:一、试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试误的结果;二、试误发生在学习过程的早期,顿悟发生在学习过程的中、晚期。三、试误取决于学习情境或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对于简单的学习内容,试误时间短,顿悟一下子产生;对于复杂的学习内容,试误时间长,顿悟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产生。
77.BCD【解析】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是:⑴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⑵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⑶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培养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⑷教会学生一些做的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78.ABCD【解析】教学中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提问要适合学生程度,有启发性,问题的表述方式应通俗易懂,含义明确,便于理解;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在班级教学中,面向全班提问,然后指定个别学生回答;不仅教师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谈话要有计划性,并拟定出谈话提纲。提问的问题要明确,要有启发性,要难易恰当。提问的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不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有明朗的态度。
79.BC 【解析】学校和学生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叫教育法律关系,主要由教育法调整。
80.ABCD【解析】奥苏贝尔等人将问题解决分为四阶段:呈现问题、明确目标和条件、填补空隙、检验
二、是非题
1.× 【解析】将“知觉”改为“感觉”。 2.√ 【解析】略
3.× 【解析】教育评价依据评价主体分为个体评价和社会评价,依据评价目标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4.× 【解析】自我概念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前提。 5.√ 【解析】略 6.√ 【解析】略 7.×【解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8.√【解析】班级规模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到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还会影响到交往模式及小群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