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说明
《指南》分为两个部分,五个领域,11个方面,32个目标和100多条年龄段典型表现与教育建议。
两个部分:说明部分(指导思想、目标、领域划分、实施把握要点)和主体部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一、指南概述
(一)为什么叫指南
《指南》旨在指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其本质属性是导向性和引导性的。 即指南通过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来表达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要求,防止不正确的教育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带入歧途,而不是对幼儿的发展的具体水平或者发展方式、速度等做出统一规定或量化要求。
(二)怎样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 1.什么是幼儿的学习
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
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通过记忆大量抽象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去感知、探究,做中学、做中玩、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
2.《指南》的幼儿学习观
《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
《指南》关于幼儿学习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保障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权利,是政府、社会以及每一个儿童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早期学习是奠基性的,其质量优劣对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渴望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激发、保持并发展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是有规律和特点的,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富于理解与激励、宽松、安全的、积极互动的环境。
(三)怎样理解《指南》中的指标
“目标”是《指南》导向的主要方式。“目标”指明了在各个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明示出各领域的核心价值,也集中体现出《指南》的教育价值观及其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理解与追求。
(四)如何理解《指南》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
“各年龄段典型表现”选择了某一年龄阶段幼儿在目标方面的一般特征或行为表现,是大多数幼儿可能普遍表现出来的、容易被观察到的特征,可以说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群体大致的学习与发展水平、行为特点等。因此,它可以作为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抓手,作为促进幼儿向着目标学习与发展的有意义的参照。
“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不宜视为这一年龄阶段的每一个幼儿必然表现出来的发展特点。应当尊重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
“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中,对幼儿行为或能力的描述选取的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应有的或常见的表现,带有我国文化的特点,故不宜将这些行为表现等同于幼儿发展的阶段性普遍特征。
尽管《指南》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作出一定的评价,但不能把《指南》仅仅作为一个评价工具或测试工具来使用。
即使《指南》的部分内容测试得出来,但统一测试是弊大于利的,不适合幼儿园里采用。
(五)如何正确使用《指南》的“教育建议” 1.教育建议的特点
为传播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与方法,“教育建议”渗透了“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充分体现着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教育规律与教育原则的尊重,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2)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 (3)尊重幼儿在学习中、游戏中学习的特点
(4)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与激励的学习环境
2.使用“教育建议”的注意点
(1)使用“教育建议”的前提是了解幼儿。“教育建议”是基于教育一般规律而言的,不是针对某些地区、某园甚至某个具体幼儿而言的,因此,不能把“建议”视为“规定”,或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2)虽然在《指南》的每个目标下配有“教育建议”,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家长和教师参考的活动或方法,但是并不等于说这些活动与方法仅仅只适用于这一目标。 (3)“教育建议”不可能保罗所有的教育方法或者教育活动于其中。在实施中要灵活地拓展与创造。
(六)《指南》与《纲要》 1.《指南》不能替代《纲要》
实施《指南》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贯彻《纲要》了。因为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
《纲要》是指导和规范幼儿园的整个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宏观性指导文件,从“总则”到“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各部分内容都是针对幼儿园各环节的全面的指引与规范,但《指南》不具备。
2.不宜简单把《指南》视为《纲要》的细化
《指南》与《纲要》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来展开的,且二者各领域的目标均以幼儿为主语来表述,其指向内容也基本一致。 不同的是《指南》的目标增加了各年龄段表现的具体描述。
《指南》不是《纲要》简单细化。《指南》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实际,与时俱进地在目标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如健康领域中提出“具有健康的体态”的目标。
(七)《指南》实施的基本原则(需要背)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指南》的“说明”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二、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 (一)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为了评估他们的兴趣、特点和需要。 1.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框架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几个方面对幼儿的整体学习和发展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目标期望。
观察时,要将幼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
2.深入理解目标下具有关键意义的典型表现
《指南》中每一个领域的目标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而目标下的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关键意义的典型表现以举例的方式揭示了目标价值的内涵,帮助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时候把我好方向和维度,使观察更具有目的性和意义。
(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观察幼儿 (1)对每个幼儿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应用《指南》进行观察的目的是要了解幼儿当前学习与发展的状况,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2)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3)在幼儿活动中生成观察目标
(二)客观、真实地观察和了解幼儿 1.幼儿的真实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 2.客观记录和描述幼儿有意义的表现
良好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成长的轨迹,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以及制订下一步教育策略的基础。但在观察中要有重点的记录。
3.要善于分析和发现每个幼儿的需要与发展的特点与优势。积极对待幼儿的每一点进步。
三、怎样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 (一)转变观念,以幼儿为本
理念对幼儿教育有重大影响。教育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态度、理解就会不同。指导方法和教育方式就会不同,其效果也不同。
成人要牢固树立“幼儿为本”的理念,尊重幼儿生活与发展的规律,让教育去适应幼儿。
(二)重视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偏重或轻视任何一个环境都可能破坏生活整体的平衡,都可能给幼儿带来学习与发展上偏差。
(三)让幼儿自然地融入生活中
“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是追求幼儿园的教育自然无痕,让幼儿园教育与生活实现一体化。
努力创设一个能够激励幼儿主动投入、积极学习的教育环境,把《指南》的目标蕴含在环境中。
(四)重视研究幼儿的生活
要把幼儿教育融入生活,必须了解幼儿的生活;要了解幼儿的生活,就必须研究幼儿的生活。
四、怎样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 (一)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1.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游戏与发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 2.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应 (1)游戏使幼儿聪明
(2)游戏中的学习对幼儿发展具有长远效益
(二)活动区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指南》中目标的实现 1.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这种自发的无意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共给你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 (1)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开放性和封闭性
对材料开放式投放,将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控制材料;而对材料进行封闭式投放,将诱导幼儿个别化作业活动,材料控制幼儿。
(2)活动区材料的结构化与目标的关系
非结构性的非结构化材料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对材料做开放性的投放,能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这些目标自然会与《指南》五大领域所提出的目标相关。
2.活动区游戏的类别与功能 (1)表现性活动区
表现性活动区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的,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如装扮区、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
(2)探索性活动区
探索性活动区应当是充满好奇并极具挑战性的,惊奇、疑问、尝试、发现是这类活动的一般过程,如何通过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经验,是教师对这类活动区的主要作为。如益智区、科学区、种植饲养区、沙水区。
(3)运动性活动区
运动性活动区是指在户外场地上引发的,以粗大动作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区域。如固定器械区、可移动器械区等。
(4)欣赏性活动区 如阅读区和展示区。
(三)教师在活动区游戏中推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以《指南》为依据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游戏 (1)依据《指南》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 (2)依据《指南》来判断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2.在游戏中有效推进幼儿发展
(1)判断教师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性依据
教师的介入应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教师的介入能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对教师的介入积极响应,这是检验教师介入是否恰当的衡量标准。 (2)介入与指导幼儿游戏时的目标意识
为了通过游戏的指导推进幼儿发展,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就应该有比较清晰的目标意识,要清楚意识到“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介入游戏”,“通过我的介入和指导,将帮助幼儿获得怎样的经验和发展”。
五、怎样在集体教学中使用《指南》 即《指南》对集体教学的作用 1.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各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
《指南》是按照五大领域来表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的。在每个领域的开始部分,都用概况的语言简要说明了该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价值、教育要点和特别注意事项,同时通过各个领域所包含的子领域及其基本目标来表示该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内容,为教师理解和把握各学习领域的核心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各个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以确定适宜地教学目标
《指南》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合理期望。
3.为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发掘学习内容中所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提供启示
4.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学习特点和教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
练习 1.加拿大“早期幼儿学习报告(2007年)”指出:“早期的学习和发展必须以幼儿身体的、情感的、认知的、社会性全面发展为基础。”这说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 )。 A 整体性 B 分割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2.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专业性区别在于( )。 A 游戏 B 上课 C 管理 D 教学语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