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 农业和 业。
? 山区农业:实现由 生产向 的转变。
例题: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 ,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等。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3)简述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3)简述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乙,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区位因素:w.w.w.k.s.5.u.c.o.m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家的 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 ,毗邻 ,靠近 ;发挥 、 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 ,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 。 ④全国最大的 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 年, 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① 面临困境 ——原因:与长三角相比, (重工业和 业不发达)、 和 都处于劣势,而且由于 阻隔, 狭小。
——对策: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 料工业和 业。
② 相对落后
对策:构建以 、 、 为核心的 。 ③ 日趋严重
对策:加强 建设、 的管理、 的治理。 4、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珠三角模式: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东北模式: 云南德宏模式模式: 五、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西气东输概况: 以 为基础,以 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 的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依次经过 、 、 、 、 、 、 、 、 等9省市;经过的地形区有: 、 、 、 、 、 、 等;经过我国地势的第 和第 级阶梯。 我国的四大气区:新疆( 盆地、 盆地),青海( 盆地)、川渝( 盆地)和陕甘宁的 。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 。 四大气区: 。 油气发展战略: 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把 优势化为 优势,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 建设,强力拉动 ,增加 ,提高 ,促进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缓解 ,优化 ;推进天然气化工等 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3 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4 环境效益:①西部沿线推广 ,优化 结构,减少对 的破坏,缓解过度 带来的环境压力;②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 。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产业转移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w.w.w.k.s.5.u.c.o.m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 、 且 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 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 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就会开辟 市场,企业为了避开 壁垒,就会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地区 。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 调整:发达国家可以将国内的 集中到新的 ,为 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 ,缩短 ,加快 。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 ,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合作。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既改变了区域的 ,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 。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国家的就业机会减少,但有利于缓解 国家的就业压力。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后期 图1: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
工业 工业
工业
图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图3: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 图4: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 可以把产业分为 (A)、 (B)、 (C)、 (D)四个发展阶段。 例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读“微笑曲线”图,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加工制造环节利润最低,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和 。
(2)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三角产业主要向 、 方向转移。
⑴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 ”的加工贸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