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2 全身望诊 望色 五色主病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学习中医望诊的五色主病。
五色是指5种病色:青、赤、黄、白、黑5种病色。
病色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疾病,比如,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的是肝、心、脾、肺、肾的病变。
病色还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比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所以,根据病人的面部5种颜色的变化,用于诊病的方法就是五色诊病,又称为五色诊。
下面,我们重点学习5种病色的具体表现和主病意义。
中国人正常皮肤中,应该有这3种颜色:红、白、黄。因此,我们先从这3种颜色学习。
1红色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种面色——红色。 红色,又称为赤色。 我们先来看这些照片。 第一组照片,3个人。
头两个人,满脸通红,我们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发高烧。 第三个人,是由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表现出来满面通红。 这些满面通红,都是热盛血壅、脉络充盈所导致的实热证。
而下面这张图片,表现的是,两颧出现有红色,而且常常是以午后两颧潮红为主要表现。这种午后颧红通常是属于阴虚阳亢、虚火上炎的虚热证所引起的病变。
所以,红色面容,主要见于热证,即可以见于满脸通红的实热证,也可以见于两颧潮红的虚热证。
另外,我们来看这张图片,这是一个久病重病的病人,面色苍白。但是,在临终前,突然表现出来两颧泛红如妆,而且游走不定,这种表现见于戴阳证,它是阴盛格阳、虚阳浮越、阴阳离决的前兆,这是一个危重症候。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红色主要与热证有关,也可以见于戴阳证。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戴阳证通常不容易见到。
2白色
第二种面色——白色。白色有3中变化。
第一种,白色面容,叫做淡白无华,伴有唇舌色淡。
这里的淡白是指红色浅淡、白色增多的表现,无华,是指没有光泽。 红色是指血色,因此红色浅淡说明血色不足。
所以淡白无华,通常是属于血液亏虚、不能够上荣所引起的颜色变化。主要见于血虚,
或者失血证。
第二种白色面容,称为晄白而虚浮。 晄白是指白而发亮,因为它有水肿。
这种面容主要是由阳虚水泛所引起的病变。 阳虚运血无力,就会表现出白色。阳虚不能够蒸腾水液,水液泛溢肌肤,就会出现浮肿。 所以,晄白而虚浮,主要见于阳虚水泛的病人。
第三种白色面容,称为面色苍白。
这是一种白色面容中,兼有一种青的颜色变化,即白中兼青,中医称之为苍白。 这里的青,主要是与瘀血阻滞有关系。
因此,苍白通常是属于阳虚或者寒邪凝滞,导致了血行不畅而表现出的病证。
所以,白色面容,主要与虚证有关,尤其是血虚。气虚和阳虚,不能够运血,也可以导致白色。另外,阳虚的虚寒证,或者寒邪的实寒证,也可以导致白色。失血可以认为是血虚的一个重症。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白色面容的核心病变应该是以血虚和寒证为主。
3黄色
第三种我们来看看黄色。
黄色对应的脏器是脾。所以,黄色主要是与脾病有关。 我们首先来看看前面两种黄色: 第一种,是面色萎黄。
面色萎黄的萎是指枯萎,萎黄是指淡黄憔悴、没有光泽的一种表现。萎黄多是由脾胃虚弱、精微生成不足、机体失养所导致的病变。所以,面色萎黄,主要见于脾胃气虚证。
如果面色萎黄持续发展的话,这种萎黄可以在后期出现浮肿。而见面色萎黄兼有浮肿,我们称之为黄胖。下面这一个人就是属于面黄而浮肿的表现。
黄胖是属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引起的病症。所以,黄胖主要见于脾虚湿蕴证。
所以,在生活中,黄色的面容最常见到的就是脾虚的病变。
另外,湿邪容易困脾,也可以见到黄色的面容。湿邪困脾导致的黄色,称为黄疸,它是以面目一身俱黄为主要表现的。
下面这两种黄色,
第一种黄色是:黄色鲜亮,像橘子皮的颜色,所以描述为“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这种黄色又称为阳黄。通常是由于湿热交蒸、淤积肝胆,导致了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于血液所引起的病变。因此,阳黄主要见于湿热证。
第二种黄色是:黄色晦暗,像烟熏的颜色,所以描述为“黄色晦暗如烟熏”,这种黄色又称为阴黄。它主要是寒湿郁阻、胆汁外溢所导致的病变。因此,阴黄主要见于寒湿证。
无论是阳黄还是阴黄,都与湿邪困阻有关。因此,古人有“湿乃黄疸之源”之说。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黄色的主要病变是与脾虚和湿证有关。脾虚的病变在脾,湿证的病变,也与脾有关。所以,黄色的病容,根源就是与脾病有关,可以见于脾的虚
证,也可以见于湿困脾的实证。
4青色
第四种,我们看看青色。 青色,通常与瘀血阻滞有关。
第一种青色,就是面色淡青,或者青黑。这种淡青和青黑,是由寒性收引、气血凝滞所导致的病变,或是由剧烈的疼痛导致筋脉拘急所引起的。所以面色淡青,或者青黑,主要见于寒证,或者剧痛的病证。
第二种青色,就是面色和口唇青紫,或者是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的病人,这种病人,通常是与心的阳气亏虚,或者阳气暴脱,心血瘀阻有关,或者是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所导致的病变。它与阳气亏虚,血行瘀阻有关。
第三种青色,就是面色青黄。面色青黄,就是面色青黄相兼,又称为苍黄,黄里面带有一种青的颜色的表现。青主肝胆的病变,而黄主脾的病变,所以这种青黄面容,通常是由于肝郁血行不畅、脾虚精微不足所引起的病变,通常见于肝郁脾虚、胁下癥积的病人。
第四种青色,见于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出现了有青筋。通常见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证。这是由于邪热伤津,导致血液浓缩凝聚而出现瘀阻。所以见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综上所述,青色的面容,主要与寒证、疼痛、气滞、血瘀和惊风有关。其中寒证可以引起瘀血阻滞,气滞可以引起瘀血阻滞,高热惊风也可以引起瘀血阻滞。所以,青色的面容与瘀血阻滞关系最为密切。
5黑色
第五种,就是黑色。
黑,与肾的病变有关系,它主要与肾虚有关。 我们先看这两个病人,
一个是面黑而暗淡,这主要与肾阳虚有关。这是由于阳虚水寒、血失温煦导致的病变。 另外一个是面黑而干焦,这个是属于阴虚火旺、虚火灼阴引起的肾阴虚证。
所以,不管是面黑暗淡,还是面黑干焦,都是与肾虚有关。面黑暗淡是肾阳虚,一个面黑干焦是肾阴虚。
另外,我们在生活中间也可以看到这种眼眶周围发黑的病人,我们称之为熊猫眼。这种熊猫眼通常也是与肾虚有关系。它通常见于阳虚寒凝、水湿停聚的肾阳虚水泛或者寒湿带下的病人。
此外,还有一种面色发黑是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这主要与瘀血阻络、肌肤失养有关系。 综上所述,黑色面容的主要与肾虚、寒证、水饮和血瘀有关系。其中,肾虚是黑色面容最核心的一个病变。
以上就是我们所讲的五色主病的内容。
【望色的注意事项】
在望色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临床望色的时候,应该以病人的整体面色或者肤色为主,并以面色的荣润、含蓄和晦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