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1-4题 20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 ,二十三年弃置身。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布衾多年冷似铁, 。 ,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 ” 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2.给加方框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开学季一个响亮的主旋律( )( ) ..(2)高校与各大用人单位合作,为应届( )( )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
(3)医生在节假日也要 (jiān shǒu)工作岗位。
(4)古人孙康 (náng yíng)映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6分)
胡琴,琴类一种,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从北方传过来的琴,因此而得名。胡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胡琴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流行,最为盛行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
现代胡琴,全长60厘米。琴筒木或竹制,有半圆球形和长筒形两种。前口蒙桐木薄板。琴杆木制,琴头呈弯月状、无饰,两轴置于琴杆上部右侧、与琴筒呈平行,轴顶旋成葫芦形。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 (1)乐器胡琴经常出现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有 “ , ”二句。(2分)
(2)文中划线句子语序不当,以下更改方式最为通顺的是( )(2分)
A.胡琴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流行,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 B.胡琴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最为盛行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
C.胡琴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 D.胡琴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 (3)你想给外国友人介绍现代胡琴,你应当给他展示图片( )(2分)
A B C D 4.下面图表是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请概括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4分)
答:
第二部分 (5-20题 5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6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列对《行路难(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的一、二句渲染朋友为李白所设的饯,行之宴的丰盛与隆重:不仅酒具,杯盘珍贵,酒菜也很值钱。 B. 诗的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C. 诗的五、六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D. 诗的七、八句用典,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在政治上并不顺利的吕尚和伊尹,诉说了同病相怜之苦。 6.《行路难(其一)》与《登飞来峰》结尾两句表达的感情有何相似之处?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1题。(14分)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1]文瑛居大云庵[2],环水,即苏子美[3]沧浪亭之地也。亟[4]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
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
余曰:昔吴越[5]有国时,广陵王[6]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7],亦治园于其偏。迨[8]
.淮海纳土[9],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10],复子美之构[11]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12]改易。尝登姑苏之台[13],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14]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15]。诸子姻戚,乘时奢僭[16],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17]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18]者,则有在[19]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1]浮图:这里指和尚[2]庵:小庙[3]苏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
翁。该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4]亟:屡次[5]吴越:指吴越王,吴越是五代十国时的十国之一[6]广陵王:指吴越王钱镠的儿子钱元瓘[7]孙承祐:钱镠的孙子钱俶的岳父,故说为“外戚”[8]迨:到,等到[9]淮海纳土:指吴越国主钱俶献其地于宋。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了宋王朝[10]遗事:前人或前代留下来的事迹[11]构:指建筑[12]朝市:人世,尘市[13]姑苏之台:姑苏台,在今苏州城西南。据传是春秋末期由吴王阖闾、夫差两代君主所建,工程浩大。越灭吴,被焚毁[14]钱镠:吴越国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公元907-公元932年)[15]四世:四代。吴越国共历五主,故云[16]奢僭:奢侈豪华过度而不合礼制法度[17]释子:佛教徒的通称[18]澌然而俱尽:犹一同消亡。澌,冰块消融的样子[19]有在:犹言就在这个地方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记亭之胜也 胜: (2)亦治园于其偏 其: (3)朝市改易 易: (4)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 载: 8.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2分)
A.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B.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C.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D.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译文: (2)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
译文: 10. 请在空中分别填入“庵”“亭”“园”表示沧浪亭建造历程(2分) 答: → → → 11. 简述作者作此文的原因(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9分)
焕发自省的力量
“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而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责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教训殊为惨痛。
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1日04版)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 现实生活中,人如果想要变得克己谨慎,就需要发挥自省的力量。
B. 在“平流无石”时候,人们往往容易失去警觉,失去自省机制的效力,导致危险的发生。 C. 《世说新语》通过记叙周公弃恶从善的故事,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 D. 现代社会“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是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的重要条件。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4.请简述第四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
三、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按要求完成问题。(6分)
15.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两个基本要素,请从以下四个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小说中2个主要情节,从中分析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求:2个性格特点不能重复,情节准确,语言流畅)
林冲 简·爱 保尔·柯察金 江雪琴
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15分)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同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
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份。”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6.文章以我国端午节为记叙背景,除文中所述内容外,请再列举两个端午节传统习俗。(2分)
答: 17.下列对母亲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原文对母亲裹粽子的描写,体现了母亲心灵手巧、勤劳能干。
B.作者为乞丐分发粽子时,母亲连声说“大家有福”,体现了母亲的慷慨大方。 C.母亲教导我要惜福,相信来生因果轮回,体现了母亲的封建愚昧。
D.母亲感慨世上苦命人多,表达出同情与无奈之情,说明她是一个善良慈爱,富有同情心和济世情怀的人。 18.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与粽子有关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9. 文章第一句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0.文章的题目为《粽子里的乡愁》,结合文章说明作者童年时和现在分别为何而愁。(4分)
答: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对于这句话,有人认为是作者对淑贤女子的追求,有人认为是对纯真友情的追求,还有人认为是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任选角度,以“我追求的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1)巴山楚水凄凉地;怀旧空吟闻笛赋 (2)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3)长河落日圆;长烟落日孤城闭(每句一分,共六分)
2.(1) xuán lǜ(2)yīng jiè(3)坚守(4)囊萤(每小题一分,共四分) 3.(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每句一分,共2分)
(2)C【解析】“内蒙古各地”作“流行”的状语,适合放在“流行”之后,排除A;“尤以……最为盛行”符合现代汉语语序,排除B;科尔沁、昭乌达盟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应置于其后,排除D,故选C。
(3)A【解析】根据材料“琴头呈弯月状、无饰,两轴置于琴杆上部右侧、与琴筒呈平行,轴顶旋成葫芦形”可知选A。
4.绝大部分人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清楚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人较仅了解常见垃圾的人所占比率小;少数人基本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半数人有时尝试垃圾分类;少于半数人坚持垃圾分类;少数人从未进行垃圾分类;总体来看,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高于实践水平。(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5.D【解析】诗人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增加了信心,非诉说同病相怜之苦。
6.李白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能扬起征帆,横渡沧海,抵达理想的彼岸(1分);王安石不怕层层浮云遮挡他远望的视线,是因为他自己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层即人生的巅峰(1分);两句都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实现理想的勇气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自信豪迈的胸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1分)
7.(1)美好(2)代词,指广陵王所修建的园子(3)改变(4)年(意思相近亦可,每小题1分,共4分) 8.B【解析】原句翻译为:“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 9.(1)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望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正确翻译“尝”1分,句意1分) 10.园 亭 庵 亭(全部正确2分,否则不得分)
11.住在大云庵的文瑛和尚请作者写《沧浪亭记》(1分)以记述修复沧浪亭的原因。(1分)
12.C【解析】根据原文“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可知“《世说新语》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的说法张冠李戴。故选C。
13. 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3分)
14.首先提出“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分论点(1分);其次运用举例论证,运用桐城六尺巷的事例,说明自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分);然后运用道理论证,论证了自省有利于化解问题(1分);最后上升到社会层面,点明焕发自省的力量有利于使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蔚然成风,充分证实了分论点(1分)。
15.答案略(情节每个2分,性格特征每个1分;所述情节不能得出所答性格特征的,得1分;情节有误的,得0分)
16.赛龙舟、佩香囊(答案不唯一,每个1分,答“包粽子”/“吃粽子”的不得分) 17.C【解析】原文体现了母亲对福分的珍惜和对平安富贵的向往,而非封建愚昧。
18.母亲在端午节大忙特忙包粽子(1分);“我”最喜欢吃灰汤粽(1分);“我”和长工给乞丐发“富贵棕” (1分);“我”从厨房拿肉粽子送给讨饭的小女孩(1分)。
19.与文章最后一段及标题照应,使结构严谨(1分);引出下文对旧时代端午节情景的回忆(1分);作者身居异乡,点明文章主旨——对故乡、往事的思念。(1分)
20.童年时:同情饱受后娘打骂的讨粽子的小女孩,对她的生活感到担忧(2分);现在:对母亲和童年琐事的怀念,以及浓浓的乡愁(2分)
21.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