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备 注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学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了解文言虚词其 【重点难点】 以 而的不同用法。 1、文言文的背诵以及文言知识的总结。 2、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思想和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学习目标: 1.学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二、释题: 游褒禅山记:游:游览 褒禅山:地名 “记”是一种文体。分为四类:记游、 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 海”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 文体知识: [记]:本文属于游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 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本文兼具记游与议论,记游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三、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 文公北宋临川人,政治豕、文学豕。他是唐宋八大豕之一。 “王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 忧愤而死。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 第1页(本章共8页)
四、正音:
始舍sha 卒zd葬之 庐冢zh eng 音谬 mi u 怠d d而欲出咎jiu其欲瑰gu i怪相xi mg之 今言“华hua ”如“华hud实”之“华hua”
褒b e 禅ch an山 有穴
xu? 窈y do然 深父f u 胜sheng道
五、课文分析:
(一)、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筑舍定居。 命名。 往东
表判断,是
O
阳:山南水北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也。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 在那里;因为
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 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 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 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 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 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行文顺序:本名①T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T华山洞名来由④T从仆碑看出本名 ⑤T指出音谬⑥ 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大概是读音错了。
1、 这一段依次记述(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山之—名_、山之—寺_、山之—洞 山之__碑。 2、 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3、为什么说“华(hud )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只有“华”
hua字,无“花”字,后来有了“花”字,
“花” “华”
分家,“华”才读“ hu d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华”的古音而写 的今字,仍然应读“ hu a ”,而不应该读成“ hu d ”。
(二)、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T状,从旁边 形T名,深度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 穷也 形T动,到尽头 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 动T名,见到的景象
第2页(本章共8页)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T名,到达的人
/更
火尚足以明也 形T动,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责怪,埋怨
译文:华山洞的下边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 的人很多,(这就)
叫做“前洞”。沿山路而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 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
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未 能走到尽头一一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 火把走进去,进去越
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 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 那些喜欢游览的人
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 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
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 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 明。我们出洞以后, 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第二段:记游洞经过。
这一段主要为记游部分,作者游了哪些
地方?结果怎样?
平旷
广前洞 记游者甚众 厂记游洞经过
<后洞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I\窈、寒、深
L记游者少
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前洞
(略) 1
后洞
(详)
平旷
甚众
窈然
已少
对比
余所至 之浅
“其见愈奇 的欣喜
-------- a “好游者所至 ”之深
-------- A岀洞后 “不得极夫游 之
乐”的遗憾
第3页(本章共8页)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