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权衡(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原则)是一个综合考虑过程,它们相互关联、互相制约,要抓住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一、 1、 2、
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常见的有:图样、图表、模型、符号 分类:
按专业类型分: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 按人的感觉分:视觉语言主、听觉语言、触觉语言 按人的视觉形式分: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 3、 二、 1、 2、 3、
技术语言的特点: ①言简意赅(简明扼要)②通俗直观 草图的绘制
徒手绘图:握笔姿势等。 网格徒手图
基本图形的画法: 圆、圆柱体、立方体、锥体的画法。
要领:与地面垂直的线垂直画,与地面平行的线按网格的斜线画,同时以网格的小格来确定物体的比例。 4、草图的分类: 构思草图是以具体图形把想法表现出来 5、设计草图是经过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 6、草图绘制的步骤:
①选用合适的笔来画图(2H铅笔)
②在方格纸上按照构思好的设计方案,画出产品的外观比例关系。
③在准备好的透视网格纸上,画出产品的透视线,先画淡一些,等画完图形后,再描深轮廓。 ④画产品的中间调子,注意色彩过渡自然。 ⑤细致描画产品的亮部及高光部位。
⑥绘产品放置的阴影,突出形体的体积感和质量感 。 三、
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效果图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从效果上注意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了解产品的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 四、 1、 2、 ① ② ③ ④ 五、 1、 2、 3、
正等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 平面结构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根据形体特征,确定长(X)、宽(Y)、高(Z)等三轴在图纸上的位置 平面结构形体 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沿着上述三轴分别量出物体的长、宽、高的尺寸画出左上角斜切面 据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画出左有方斜切面,完成全图。 正投影与三视图
投影: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正投影法: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到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 俯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到的图形 左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到的图形。
4、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5、一定要注意投影方向,特别是正投影方向。 六、形体的尺寸标柱
1、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2、尺寸要素:
①尺寸界线: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②尺寸线: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 ③尺寸数字: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3、尺寸标柱:直径、半径、形体尺寸标注方法。 七、机械加工图
1、定义:是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 2、组成: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和文字说明 八、剖视图
1、定义:假想采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开物体,将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2、剖切面的特征:
①包含内部结构如孔、槽的轴线,或物体的对称面 ②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 九、线路图
电子线路图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原型:
原型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二、模型: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三、模型在设计中必须具备的二个功能:
1、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2、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四、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1、
草模: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2、概念模型: 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3、结构模型: 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式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而制作的模型。
4、功能模型: 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作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等。 5、展示模型: 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便提供实体形象。另外通过展示模型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 五、工艺:
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常见工艺: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加工工艺等。 六、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工序。 1、划线:划出轮廓线或基准点和基准线
步骤:(1)基准 (2)划尺寸线 (3)划轮廓线 (4)冲眼
2、锯割:金属材料通常以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手锯是人工锯割常用的工具。 操作要领:
(1)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力(3)锯程要长(4)推拉要有节奏 3、锉削
锉削操作要领: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在推挫削过程中,左手施力要由大到小,右手施力要由小到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4、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
步骤:(1)划线定位 (2)装夹工作 (3)装夹钻头 (4)钻孔 5、连接:
通过固定和半固定连接方法可以使金属件之间连接起来。 6、表面处理
目的:防止金属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美观程度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油漆、镀层 七、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材料。2、 模型(样品)。
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3、按设计图样划线。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5、装配。6、对模
型进行表面处理。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
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一、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1、产品说明书:是一种指导用户消费的文书。 2、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帮助消费者正确了解产品特性以及正确、安全使用和保养产品。
3、说明书不准确或不详会怎样 不会用、用不好、弄坏产品、发生意外等 4、产品说明书的一般结构:标题、正文、标记 5、产品说明书的形式:
条款直述式特点:条理清楚;醒目自问自答式特点:相关内容归纳成问题再逐一回答 6、产品说明书的不定期作要求:
①充分考虑用户的新闻记者需求 ②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③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 ④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1、技术产品的维护和保养是指维护产品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 2、怎样获取服务途径
①查阅说明书获取厂家服务电话、服务网络点等信息 ②打电话咨询或上网查找,获取服务信息 ③靖教其他用户获取服务信息
第二册 第一章 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的涵义(A级 了解 P2)
(1)涵义: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特定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本质(功能):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2、实体结构(A级 了解 P8)
一般是实心的,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够随比较大的力。 比如长城、三峡大坝、锤子、厨房中的菜板子等等。 3、框架结构(A级 了解 P9)
框架结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主要承受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力。 比如窗户、自行车、艾菲尔铁塔、桌子、书橱等等。 4、壳体结构(A级 了解 P9)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能够巧妙地将外力分散到整个表面。 比如鸡蛋、核桃、瓜子、头盔、锅碗瓢盆都是壳体结构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B级 理解 P12)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B级 3、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具有的的抵抗力被外力破坏的能力(B级 理解 P17)
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级 理解 P17)
5、连接方式:绞连接(轮子、轴承、风扇、人体四肢与躯干等等)、刚连接(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等等)。(B级 理解 P19)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2、学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B级 理解 P24) 四、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A级 了解 P30)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A级 了解 P30)
第二章 流程与设计
一、流程的含义
1、环节(B级 理解 P40)
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2、时序(B级 理解 P39)
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3、流程(A级 了解 P41)
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顺序,称为流程。 二、流程设计
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A级 了解 P45)
设计一个技术活动的流程,最主要的要求是要根据该项活动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变化规律,科学的安排活动的环节及时序,以达到预期目的。其具体要求:
(1)提高效率。 (2)提高质量。 (3)保证安全。 (4)节省资源。 (5)提高管理水平 (6)提高经济效益。 (7)其他,如注意环保等
2、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B级 理解 P50)
基本因素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3、流程设计的步骤(B级 理解 P51)
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排列。
第四步: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注意: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 4、流程的表达(B级 理解 P42) 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
流程图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框图,因为这种形式既简单又明确。 5、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B级 理解 P42)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1)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
(2)按照每个小时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3)对某环节,按需要可在方框中或方框外,作简单注释,也可不做注释。 三、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B级 理解 P54) (1)流程的优化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2)流程优化的目的
既然是优化,就是要做得更好,也就要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完全。
2、流程优化的内容(B级 理解 P54)
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机关报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3、流程优化的条件。(B级 理解 P57)
要进行流程的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内部条件:对流程内机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2)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3)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一、系统:
1、含义: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B级 理解 P64) 实例:一支球队、自行车、手表、一片森林、手机
2、构成系统的三要素:(B级 理解 P65)
①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③这个整体所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的功能所没有的
3、子系统: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B级 理解 P66)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B级 理解 P67)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或部分在孤立的状态下所没有的。
[实例]:十字锈:一堆五颜六色的线、一根针、一块布散放在一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通过灵巧的手将其锈成各种图案就有了新的意义。
2、相关性(B级 理解 P69)
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关性强调的是部分对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而整体性更侧重于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3、目的性(B级 理解 P71)
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 4、动态性(B级 理解 P72)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外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例如:机械转动系统的零件之间都会有磨损,需定期更换零件:生病、看病 5、环境适应性(B级 理解 P73)
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化,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并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只有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例如:蝈蝈、北极的白熊、变色龙等保护色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三、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祥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B级 理解 P76)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核实做出决策。 系统分析的主原则:
1、整体性原则(B级 理解 P79)
要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个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是针对系统的整体性特性的。 2、科学性原则(B级 理解 P79)
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说服力。南方种水稻,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 3、综合性原则(B级 理解 P80)
注重研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既注重研究各部分间的横向联系,也注重研究各部分间的纵向关系。是针对系统的相关性特性来的。 四、系统的优化
系统的优化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B级 理解 P80)
如:在西瓜种植中,要使西瓜具有抗御低温、防止枯萎病的能力,一般采用嫁接技术,该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 五、系统设计
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B级 理解 P87)
第四章 控制与设计
[知识梳理]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 控控的三要素:有目的、有对象、有手段 二、控制的分类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