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76.
77. 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其特点:与母城间距离校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其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工业职能。
78. 三区六线 所谓“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
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六线”规划控制体系 。
79.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
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
80. 铁路枢纽 在铁路各线交会处或与其他交通线路的连接处,以铁路车站、联络
线和进出站线等技术装备构成的铁路综合设施。 出现几率高的
81. 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
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狭义仅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的主要职能;广义包括城市的主要职能及其发展方向。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性质,而城市职能可以多个并存。在单一职能的城市中,城市性质与职能一致。多职能的城市性质较难辨别,需进行多方面分析论证才能确定。城市性质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其生产、生活及其本身的发展与建设有深远影响。
82.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mechanic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 【概
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说明】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
【计算公式】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
83. 城市功能分区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
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
84. 竖向规划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
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85. 居民点概括的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86. 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
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
87.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
空间的一门学科。
88. 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
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89. 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
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
90. 日照标准 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
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91.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
划的依据。
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12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二)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三)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四)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92. 城市建成区 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
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93. 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
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4. 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95. 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
繁荣。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 的改造;另一方面为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
96. 分区规划 【概念】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
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97. 雅典宪章即国际建筑协会(C.I.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
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特别是法国勒?柯比西埃(Le Corbusier)的观点。
98. 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
通出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99. 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
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100. 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
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
规划理论。
101. 风玫瑰图 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
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02. 新城市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
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103. 开敞空间系统指城市边界内的非建筑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
104. 逆温层 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
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105. 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06. 工程管线综合 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
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
107. 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 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
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2、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住宅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
户室比:住宅区或住宅建筑内各种不同户型的住宅所占的比例。
日照标准与日照间距
日照标准:按某一规定时日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规
定。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
距离。
2. 服务半径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
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服务半径、使用频率等可划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个等级。
4. 公共绿地率与绿地率
住宅区公共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公共绿地率 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
5. 容积率与建筑密度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无单位)
建筑密度=总基底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万平方米/ha)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
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
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
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
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
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
作建设的用地。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
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
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
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
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7.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
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18.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
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住宅小区 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只是线(如河流)划分,并不为
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
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居住区与住宅街坊
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 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住宅街坊是指由道路所分割而形成的住宅用地,规模大小不等。
64.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
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9.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
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21.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
需要,对用地进行鉴别与选定的活动。
22.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
的艺术处理。
23.城市更新:将城市中已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1、高层住宅全部沿江布置,会使沿江景观形成一堵墙,且使小区内部很难看到; 2、城市道路穿越,南北街坊联系不便; 3、缺少公共绿地和停车场; 4、没有公共活动空间;
5、托幼和小学位置不当,太接近城市道路和市级公建; 6、商业服务设施偏 。
1、组团式结构,共6个组团,每个组团规模适当,能适管理需要。 2、每个组团只设一个出入口,易封闭管理,有利于安全。
3、小区设一条周边式环形路并利用道路外侧停车,各住宅机动车从环路引入。
4、行人由三个出入口经小区中心绿地步行系统进入各栋住宅, 基本实行人车分流。 4、增加小区公共绿地5、完善道路系统6、增加小区配套的公共设施-社区娱 乐、 管理等
、小区与快速路之间应设置隔离带
2、组团出入口开在主干道上,影响交通和安全
3、组团出入口距两侧道路交叉口太近且仅有一个出入口
6、商业及公司的机动车出入口不应开在宅前小路上(或小区路) 8层塔式住宅和6层老年住宅应设电梯 多层条式住宅侧面间距不宜小于6米
多层条式住宅和高层住宅侧面间距不宜小于13米
一般条式住宅根据不同建筑气候区应分别按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标准计算,老年条式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不应该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 宅间小路不应小于2.5米
1、应具体给出拟改造地段内需要保留和保护的风貌建筑。 2、提出建筑限高要求。
3、提出对新建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要求。 4、按规定应提出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5、拟改造地段内道路应与历史街区的道路系统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