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34道环保法单选题及参考答案,倾情奉献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 C )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在《里约宣言》中正式确立)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2、环境权理论是由哪个国家的环境法教授提出的。( B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3、“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和当代人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提出这句话的文件是( B ) 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B、《东京宣言》 C、《里约热卢宣言》 D、《宣言》
4、提出“人类有权在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良好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的国际环境宣言是(B)
A、 1970年《东京宣言》 B、 1972《斯德可尔摩宣言》 C、 1982年《罗毕宣言》 D、 1992年《里约宣言》
5、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预期的环境政策”、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B) A、《人类环境宣言》 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C、《罗毕宣言》 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6、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转变的标志是由谁提出的建议:“防重于治”( C ) A、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21世纪议程》
C、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宣言》 D、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第二次环境部长会议纪要
7、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采用的主要措施是(C)。
A、消极的限制手段 B、单项治理 C、综合防治 D、全面调整人类与环境关系 8、全球性环境保护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是(D)
A、 联合国决议+行动计划 B、 联合国决议+附件 C、 条约+附件 D、 条约+议定书+附件
9、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B)
A、针对环境污染实行控制立法 B、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 C、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立法 D、针对国际环境问题立法 10、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C )
A、19世纪5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1、环境法的完备时期为(D)。
A、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B、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C、20世纪60年代至今 D、20世纪70年代至今
12、下列国际环境纠纷中,发生在国际环境法萌芽时期的是(A)。
A、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B、多瑙河大坝争议案 C、加拿大金枪鱼案 D、美国加工鲱鱼案
. . . .
. . .
13、下列国际环境纠纷案例中,发生在国际环境法框架基本形成期的是( C )。 A、多瑙河大坝争议案 B、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C、墨西哥金枪鱼案 D、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14、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形成的阶段是(C)
A、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时期 B、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时期
C、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时期 D、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 15、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B )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C、核试验案 D、加拿大金枪鱼案
16、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C ) 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 B、绿色和平组织 C、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于( C )。
A、1956年 B、1972年 C、1982年 D、1992年
18、对海洋环境保护做出全面规定的国际条约是(C)。 A、《伦敦公约》 B、《日瓦海洋法公约》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D、《马波尔公约》
19、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最全面规定的是( D ) A、《日瓦海洋法公约》 B、《伦敦倾倒公约》 C、《马波尔公约》 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 A ) A、大陆架 B、公海 C、海 D、毗连区 21、在专属经济区,对沿海国的权利义务表述错误的是(C)
A、沿海国对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承担国际义务 B、沿海国对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理享有主权权利
C、沿海国享有绝对的主权权利 D、沿海国有义务确立有关生物资源的捕捞总量 2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23、国际社会为贯彻执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制定的议定书是(C)
A、京都议定书 B、卡塔赫纳议定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D、赫尔辛基议定书
24、针对臭氧层的保护,第一个认识到有必要在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实际危害之前采取预防性的措施的公约是( B ) A、《人类环境宣言》 B、《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C、《关于削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5、控制氟氯化合物排放的国际公约是(B) A、《长程越境空气污染日瓦公约》B、《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外层空间公约》
26、1969年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油污所造成的民事责任应当由( B )
A、船舶承运人承担 B、船舶所有人承担 C、货物所有人承担 D、船长承担
. . . .
. . .
27、《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赔偿公约》适用于什么所产生的油污( C ) A、客轮 B、货轮 C、油轮 D、一切船舶 28、下列气体中属于国际公约管制的温室气体是(A)
A、二氧化碳 B、哈龙 C、甲烷 D、乙醇 2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控制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C )
A、一氧化碳 B、氟利昂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0、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D)
A、环境功能的不同 B、环境围的大小 C、环境要素的不同 D、环境要素的形成
3l、环境法所说的“环境”是指( A )
A、人类环境 B、生境 C、人工环境 D、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
32、下列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B)。 A、酸雨 B、海啸 C、核污染 D、温室效应
33、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C)
A、所有的生物 B、 所有的微生物 C、 所有的动物 D、 所有的植物 34、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 D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有机体 35、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围的环境要素包括( D )。
A、太阳 B、人工培育的良种 C、马戏团里的驯兽 D、自然遗迹
36、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有密切关系,但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不能把它作为保护对象,这是因为(B)
A、它是人类共同财产 B、人类不能对它产生影响 C、它可以作为民法的保护对象 D、它的价值无法计量
37、当社会规律、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等不一致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经济规律 B、自然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 D、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
38、在环境学,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D )
A、生物富集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物量金字塔 D、生物放大 39、“按自然法则处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关系,就可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我国( A )
A、先思想家荀况的《王制》 B、朝的《田律》 C、《唐律》 D、西周的《伐崇令》
40、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性文件是( C )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C、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 D、2000年的《立法法》 41、新中国成立后,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第一个法规是( B ) A、《中华人民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B、《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 . . .
. . .
C、《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 D、《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 42、国务院第一次向全国发出注意环境污染的警告是由下列哪一事件引发的?(C)
A、海河流域污染 B、淮河流域污染 C、官厅水库与西郊污染 D、滇池污染 43、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容“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宪法是(C)
A、1954年宪法 B、1972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44、我国第一次把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规定为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法律是( B ) A、《中华人民国矿业暂行条例》 B、1954年《中华人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D、《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45、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 B )
A、强制取得 B、法定取得 C、自然添附 D、天然孳息 46、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D )
A、开发者个人所有 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C、谁开发谁所有 D、全民所有
47、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48、关于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不正确的是( B )。
A、确认取得 B、强制取得 C、授予取得 D、转让取得
49、现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是( C )年颁布的。
A、1979 B、1982 C、1989 D、1990 50、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A)
A、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地位 B、是在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制定的
C、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依据 D、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
5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主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C )
A、针对性 B、单一性 C、广泛性 D、特定性
5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即调整的社会关系)是指在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活动中产生的(D)
A、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B、人类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C、既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3、关于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B )。
A、环境保护围大于自然资源保护围 B、环境保护围小于自然资源保护围
C、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各有侧重 D、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正趋向统一 54、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 C )
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 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
55、与其他行政决策相比,环境行政决策往往具有(B)
A、围广泛性 B、科学不确定性 C、事后反应性 D、手段
. . . .
. . .
多样性
56、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D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7、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A)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 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 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58、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 B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许可证制度 C、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制度 D、经济刺激制度
59、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哪类许可证?( D )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60、为弥补、恢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用是(D)
A、开发使用费 B、保护管理费 C、惩罚性收费 D、资源补偿费 61、可以起豉励和抑制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经济刺激措施是(D) A、财政援助 B、低息贷款 C、财政补贴 D、税收 62、《城市规划法》规定,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地城市、l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由( C )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B、国务院备案
C、省、自治区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D、报国务院审查同意 6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先产生于( B )。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6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中的(A)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律
65、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6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B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现状评价书
67、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A )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竣工投产阶段
68、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B)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69、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有权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政府部门是( D ) A、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