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现代散文欣赏学案三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第三节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导入学习】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题型一般有3种:行文思路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不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散文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味着在分析散文结构思路时应着眼于“神聚”。 【考点梳理】

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题

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如 2012年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写作思路”“构思”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如2015年湖南高考:纵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心理变化”“心理感受”“感情发展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二、怎样答行文思路分析 (一)散文常见结构线索图解

(二)行文思路分析题解题三方法 题目类型 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明考型 解题方法

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散文常见的线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空间变化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了行文思路。 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解答此类题,首先也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暗考型 然后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三)行文思路分析题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

1

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1)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2)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 线索作用分析题

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

先弄清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如:“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2012年湖北高考)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015年江苏高考)这类问题,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说明”等作答动词和“线索”“作用”“谋篇布局”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

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看标题、看时空词语、看“物”、看议论抒情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2)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特别提示: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题型三 句段作用分析题

一、什么是句段作用分析

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如:“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15·湖北高考)“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2018·天津高考)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作用”“看法”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二、怎样答句段作用分析 (一)五大常考句段 ①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②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开篇 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③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氛围等。④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

2

中间 结尾 插入段 反复出现的句子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起过渡作用。②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等)。 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②升华情感,深化主题。③照应前文,结构严谨。④发人深思,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③在表达上,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二)四大答题角度 虽然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但解答此类题均应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和读者几方面入手。

(三)两大解题步骤

段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读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因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所以明确句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依据句段位置,确定对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实战运用】

一、(2020·全国三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3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4

1. C 【“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错误,“有意”应该是“自然”;“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表述也不当,从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见,应该是对这些“寻常事物”的情感体验成全“我”的文学创作。注意“甚至”一词的界定范围。】

2.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2. 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

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3.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3. “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一核

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二、阅读余秋雨的《都江堰》,完成4~7题。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以宏论开篇,通过与长城的对比,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开门见山地点出都江堰特有的魅力与价值。

B. 文章三个部分层层推进,脉络清楚。第一、二部分写“实”,以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绘为重点,第三部分写“虚”,以作者独特的主体感悟为中心;“虚”与“实”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C. 本文多处使用对比,如长城与都江堰的对比,大海之水与都江堰之水对比,秦始皇筑长城与李冰筑都江堰的指令的对比等,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李冰的赞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文章多次使用了比喻手法。如以“乡间母亲”比喻都江堰,以“金杖玉玺”“铁戟钢锤”比喻权势等,这些比喻手法的使用都使得文章生动形象。 4.B【第一部分为虚写。】

5. 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概括其结构特点。(6分)

5.(1)行文思路:文章围绕“都江堰”,先以长城为参照,开门见山的点出都江堰特有的魅力与价值;

接着描绘都江堰的壮丽图景以及作者初见都江堰时的内心震撼;最后由堰及人,展现李冰父子的精神风采。 (3分)

(2)结构特点:①文章结构流转自如,衔接自然。三个部分层层推进,脉络清楚。 (1分)②“虚”与“实”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第一、三部分写“虚”,以作者独特的主体感悟为中心;第二部分写“实”,以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绘为重点。(2分)

6.在游览都江堰前后,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何好处?(6分) 6.(1)情感变化:①游览前,作者没有体会到都江堰的价值,心绪懒散,没有兴致;②走近之后,为

都江堰气势所吸引,变得紧张吃惊,急于趋附;③参观后,陶醉于都江堰的精神焕发、飞奔喧嚣、壮丽的驯顺,为之震撼,心魄俱夺,对其“景”情有独钟,对其“神”无比崇敬。

(2)好处:这种虚实相生、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既深刻地表现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无

穷魅力,又使文章波澜起伏,可读性强。

7.作者浓墨重彩地对都江堰的水流作极为生动的描绘,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7.表现水的魅力,赞美水的强悍生命力,(2分)显示出都江堰水坝工程的神奇功效,肯定了都江堰的游观价值,(2分,写出都江堰的价值即可),为下文写李冰精神作铺垫。(1分)

5

现代散文欣赏学案三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教)

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第三节散文结构思路分析【导入学习】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题型一般有3种:行文思路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不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散文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fj3k6jwvh1od1e2lms547le14lopx00wk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