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内涵作用导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内涵作用导学案

一、【高考真题再现】

1、(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问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分析意象含义),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2)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分析意象含义),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表情达意方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2、(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问题】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分析表层属性)

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探求深层含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内涵。“兰”“蕙“菊“”是诗歌中重要物象,属于抒情意象,要准确解读就必须了解其象征意,作者意趣。

【启示】意象类题目,主要考查三个方面,意象的意境类、内涵类、作用类。近几年,对诗歌意象的考查,多集中在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上。复习时,应作为重点。 二、【常见提问方式】 (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

(1)请概括“XX”“XX”“XX”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诗中“XX”意象的含义。。 (3)如何理解诗中XX的形象内涵?

(4)从首联对XXX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二)分析意象作用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三、意象解题方略

(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的答题步骤 1.分析表层属性(含义)

2.探求深层含义(内涵,由物及人的情感)

(二)分析意象作用的5角度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意象最主要作用。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三)分析意象作用答题步骤。

1、步骤一:找意象。从诗歌中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意象。

2、步骤二:析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诗句中描写意象的词语和诗句,分析意象被赋予的特定含义。

3、步骤三:说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意象所起的作用,尤其是作品中某些独特意象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四、应用体验

1、【分析意象内涵题型】(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案】(1).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思念故土,常夜鸣,声音凄切。(表层属性)(2)故作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探求深层含义)

2、【分析意象作用题型】(上饶二模)20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摩挲:用手抚摸。钓舟:指行舟。 【问题】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

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五、【附】高考常用意象

1、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8、芳草: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古典诗歌中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悲惨、凄恻。

14、乌鸦: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5、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6、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7、羌笛: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8、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19、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20、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0、击柝:战事警戒。

21、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也代指萧条、冷落。

3fhcy6794t7u3cm9b9nu86wqu5roxb0036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