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NH4)2S ③Al(OH)3 ④NH4Cl ⑤H2N—CH2—COOH ⑥CH3COOH A.①②③ C.⑤⑥
B.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 ①NaHCO3是酸式盐,能和NaOH反应,能和盐酸反应,故符合题意;②(NH4)2S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故符合题意;③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故符合题意;④只能跟碱反应生成氨气,故不符合题意;⑤—COOH显酸性,—NH2显碱性,符合题意;⑥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会析出,若再加入水也不溶解 B.蛋白质的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C.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但吞服“钡餐”不会引起中毒
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能使皮肤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和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 解析: 硫酸铵加入到蛋白质溶液中会使蛋白质盐析而不是变性;“钡餐”是BaSO4,它是难溶性物质,不会产生大量的Ba,不会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不会引起中毒。
答案: A
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0.1%~0.5%)浸泡植物种子
解析: A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程,析出的蛋白质性质并无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加水后,析出的蛋白质仍能溶解,A项不是化学变化;B项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化学变化;C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是因为蛋白质变性,是化学变化;D项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杀死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即使这些生物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是化学变化。
答案: A
4.酶是蛋白质,能催化多种化学反应,下列表示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中,以酶作催化剂的是( )
2+
解析: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在合适温度下催化效率最高,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会失去催化作用。
答案: C
5.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SARS”是一种冠状病毒变异,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下列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间接接触传播 B.“SARS”病毒是一种动物病毒
C.“SARS”病毒可于体外生存数小时,靠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 D.“SARS”病毒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
解析: 世界上的生物一般都含有生命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少数生物只含有核酸,但是不存在只含有蛋白质不含有核酸的生物。故选D。
答案: D 6.
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重要的前体物质,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纯净的色氨酸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色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11H12N2O2
B.色氨酸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中和反应
C.色氨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或碱溶液是因为其与酸、碱都能反应生成盐 D.将色氨酸与甘氨酸(NH2CH2COO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形成三种二肽
解析: 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11H12N2O2,A正确;色氨酸分子中还有羧基、氨基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中和反应,B正确;氨基是碱性基团,羧基是酸性基团,则色氨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或碱溶液是因为其与酸、碱都能反应生成盐,C正确;由于同种氨基酸之间也形成二肽,则将色氨酸与甘氨酸(NH2CH2COO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二肽不止3种,D错误。
答案: D
7.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 ) ①滴加浓硝酸 ②灼烧 ③滴加浓H2SO4 ④滴加酒精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特性:(1)遇浓硝酸变黄; (2)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因此可利用蛋白质的特征反应:颜色反应和灼烧的方法加以鉴别。
答案: C
8.当含有下列结构片断的蛋白质在胃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答案: B
9.某含氮有机物C4H9NO2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氨基酸的异构体数目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