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开得胜
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
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 肖晨 整体设计思路:
《我们小点儿声》这一课是要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公共意识,知道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不去影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之所以以此为重点是因为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行为不够文明。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在公共场合应该小声说话,不影响他人,并乐于接受实践这一行为习惯,在设计本课内容时,主要有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用视频引入让学生从视频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教室扩展到平时的生活中较常接触到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电影院等。第二条线索是由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在每一个生活场景的再现中,学生都会先观察感受,寻找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两条线索交织,让学生对本课主题的认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此明确,在公共场所应该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这是尊重人的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哪些办法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依据说明:
二年级的学生对常规认识不够深刻,行为的落实不够到位。他们喜欢过集体生活,但自控能力却不是很好,容易不知不觉地大声说话,而自己却毫无所知。所以在教学中让他们通过故事先感知大声说话的不好之处,再用生活中的情境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最后回到生活中解决问题。 同时低年级的孩子乐于发言和参与活动,所以本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我们小点儿声》 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不能大声喧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其中包含了教室里有点吵、做个小小“调音师”和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三块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5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旗开得胜
二年级的学生公共意识不强。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为习惯不够文明。例如,经常会在课堂以及其他公共场合下大声说话,导致宁静恬静的氛围被破坏。他们对于公共空间应小声说话不影响他人的意识还较为薄弱。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别人。
2.感受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3.能做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 教学重点: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 2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 教学难点:
1.培养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良好习惯,做到尊重他人。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反面事例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视频激趣,引入新课 1.看视频《公共场合请勿喧哗》 交流:你有什么想说的? 2.导入课题
师:看来,我们在公共场合说话时的声音是有要求的,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公共场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揭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看视频,从视频中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具体的事
件中直观的体会到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是不对的,引入本课的学习主题:我们小点儿声。】 活动二 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一)教室里面有点吵
师:可可和小爱请大家去的班级里做客。
5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旗开得胜
1.出示情景视频,学生重重的关门,大声喧哗,挪动桌椅,下课跑闹 学生交流: (1)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感觉?
(2)他们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为什么?和同桌进行讨论。 (3)说一说自己班级里大声吵闹影响他人的现象。
(4)看学校同学下课追打的视频 你有什么想说的?
2.师:是呀,在教室里大声吵闹多影响别人呀!我们要做个文明小卫士在教室这样的公共场合轻声慢步使我们的班级安静和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直观感受在教室里吵闹对人的影响,从而明白教室中
吵闹的行为是不对的。同时又从视频中回到生活里,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出不和谐的行为,从而加以改正,做一个讲文明的小学生。】 (二)做个小小调音师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教室里不能大声说话影响他人,但是有些同学容易忘记可怎么办?请同学们帮帮他。请同学们针对课本47页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来帮助小米拉控制说话的音量?并想想讨论前我们要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
2.学生在班级里汇报。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可可的班级变得安静了。连我们的教室都变得安静了呢,那除了教室我们的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小点儿声呢? 学生思考,找出学校里需要小点儿声的场所。
2.讨论:有什么办法在这些地方小点儿声? 3.当你遇到有人大声说话的情况怎么办? 老师这还有一首关于课间文明的小儿歌,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吧。 全班齐读课间文明礼貌歌
【设计意图:以帮助同学控制音量为线,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5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旗开得胜
的
能力。通过寻找学校里还需小点儿声的地方,并讨论该怎么解决学校噪声问题,让他们在学校能更加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自身做起从而去影响身边的人,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三)这里也要小点声
师:我们的可可最近在图书馆里发现一个特别的标志,他不明白这个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1.出示:课本中的标志 交流:
(1)这些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2)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 (3)有这些标志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情景表演:在图书馆,办公室,上课回答问题时,操场上该用多大声音说话。
2. 情景2:课件(出示在电影院里大声讨论、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在展览馆里大声说话) 判断:
(1)图片上的行为对吗?
(2)为什么在没有警示标志的地方也要保持安静? 3.文明之花处处开
(1)我们还有在哪些地方也要小点声?书写并贴到黑板文明树上。 (2)自己创作警示标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公共场所即使没有警示标志我们也要保持安静,这样既不影响他人,也是自身文明的一种体现,从今天开始我们也像可可一样,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美好的声音,而不是扰人的噪音。
【设计意图:通过对警示标志的了解知道哪些场所需要保持安静。又从具体的事例中去感受在公共场合中我们都需要小点儿声保持安静,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读一读,课本中的绘本《声音》。
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5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